在我國,洪澇災害影響範圍廣,受災面積大,每年造成巨大損失。中小河流和高度城鎮化地區是我國洪水防控的薄弱區域,也是區域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風險點。爲提升我國中小河流和高度城鎮化地區防洪抗澇能力,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2018年指南部署了“中小河流洪水防控與應急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和“高度城鎮化地區防洪排澇實時調度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任務,經過公開申報和嚴格評審,由河海大學牽頭申報的兩個項目最終獲得立項。 4月14日,兩個項目的啓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南京聯合召開。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代表、河海大學有關領導、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以及項目組成員等參加了會議。

啓動會上,水利部國科司代表強調了兩個項目對我國防洪抗澇的重要性,希望項目注重技術創新增量,加強成果應用和示範推廣,支撐我國水利行業改革發展。21世紀中心代表介紹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放管服”的改革精神及相關舉措,建議項目單位加強規範管理、落實法人責任、強化科研誠信、注重結果導向。河海大學唐洪武書記表示學校將認真落實法人責任,做好項目管理工作併爲項目實施提供支持。 項目負責人劉志雨教授和王船海教授分別從研究背景、技術路線、課題設置、進度安排、預期成果和風險應對等方面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彙報。論證專家重點圍繞項目技術路線、課題銜接、示範應用等方面進行質詢和討論,並建議兩個項目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我國洪澇災害防治能力提升。

“中小河流洪水防控與應急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將開展人類活動影響下產匯流時空組合機制與空間相似性、雷達智能外推和數值模式融合的降水預報研究,形成適用不同信息條件的精細與智能實用預報預警方法,建立實時洪水風險鏈預警防控體系,以及智能調度和應急處置決策平臺,爲中小河流洪水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高度城鎮化地區防洪排澇實時調度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將按照“實驗分析-機理剖析-關鍵技術-集成應用”全鏈條研發的思路,利用數值模擬、大數據、雲平臺等手段,揭示高度城鎮化背景下洪水運動規律變化與洪澇災害致災機理,開發流域、區域與城鎮洪澇一體化精細模擬模型和洪澇災害損失動態評估模型,建立集洪澇精細模擬、預警預報、災害動態評估和工程實時調度於一體的防洪排澇決策支持平臺,並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示範應用。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