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瀋陽市大東區上園街道淺草社區的尹鳳娟今年73歲,是一名普通的小學退休教師。退休後的尹鳳娟並沒有安逸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她創建了愛心託管班,免費爲社區100多名農民工子女進行課後輔導。這一干就是14年,她也因此被社區家長和孩子們親切地稱爲“尹奶奶老師”。圖爲尹鳳娟在輔導孩子。新華網姜冰攝

2004年,尹鳳娟的孫女上了小學,負責接送孫女的她偶然發現孫女所在的學校農民工子女很多。這些孩子的家長多爲外地來瀋陽的務工人員,工作時間不穩定,經常不能準時接送孩子。圖爲尹鳳娟在爲孩子輔導課程。新華網姜冰攝

這件事引起了尹鳳娟的深思,在與家人商量之後,尹鳳娟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她要爲這些孩子建立一個“第二課堂”,免費照顧和幫助孩子們放學後生活和學習。圖爲尹鳳娟在爲孩子糾正拿筆姿勢。新華網姜冰攝

於是,尹鳳娟去學校與老師和學生家長進行了溝通,很快得到他們的支持與認可,就這樣,託管班順利成立了。“我是一個退休教師,教育孩子是我的義務,看到那些孩子放學後經常不能得到及時照看,我特別擔心,害怕他們不安全,不學好,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照顧好他們!”尹鳳娟說道。圖爲託管班早期時候尹鳳娟爲孩子們輔導功課(翻拍資料照片)。新華網姜冰攝

起初,託管班只有5名同學,後來,最多時發展到20多人。尹鳳娟每天放學接孫女時一起把他們帶回家,爲他們輔導課程,直到家長把孩子接走。如果家長來得晚了,尹鳳娟就把孩子留在家中喫飯,甚至直接住在家裏。當時,尹鳳娟老兩口和兒子、兒媳、孫女住在一起,儘管只有60平米,一家人還是騰出空間,給孩子們添置了板凳、黑板等學習用具。就這樣堅持了八年,老伴和兒子一家一直默默支持,沒有一句怨言。圖爲2011年尹鳳娟(右二)在託管班與學生們做遊戲(翻拍資料照片)。新華網姜冰攝

爲了能更好的輔導孩子,尹鳳娟讓兒子下載了視頻課件,每天堅持備課學習,並與學校老師建立聯繫,隨時請教課程知識。圖爲尹鳳娟在閒暇時間翻看中小學生心理方面的書籍。新華網姜冰攝

2011年,上園街道淺草社區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將剛剛批下的辦公用房給尹鳳娟用作教室,將託管班轉到了百餘平方米的“新家”。社會愛心人士聽說尹鳳娟的事蹟後,紛紛爲託管班捐贈圖書和學習用品。尤其讓尹鳳娟感動的是遼寧大學“潤農協會”的大學生,他們從2011年開始,每個週末都會來到託管班爲孩子們輔導英語。八年來,大學生畢業了一屆又一屆,但是這種傳承卻一直保持至今,風雨無阻。圖爲尹鳳娟在教室中設置的背景牆,記錄託管班的點點滴滴。新華網姜冰攝

14年來,尹鳳娟清楚地記得每一個輔導過的孩子,難忘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我這裏就是一個溫暖的家庭,不管寒暑假還是週末,我都願意與孩子們一起度過,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遊戲。我願意走到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中,傾聽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快樂與煩惱,這就是我最快樂的事情。”尹鳳娟說。圖爲尹鳳娟(左)爲託管班裏受委屈的孩子擦拭眼淚。新華網姜冰攝

尹鳳娟,一位退而不休的好教師,正在用愛心踐行着自己的人生價值,傳遞着人間溫情,傳遞着人間大愛。圖爲尹鳳娟(左二)休息時間與孩子們互動遊戲。新華網姜冰攝

圖爲遼寧大學“潤農協會”學生申慧芳(右)週末爲託管班學生輔導功課。新華網姜冰攝

圖爲尹鳳娟將大量的退休工資花在託管班建設和維護上,自己的生活很簡樸。新華網姜冰攝

圖爲週末大學生志願者在託管班幫助尹鳳娟輔導學生功課。新華網姜冰攝

圖爲尹鳳娟(左)教孩子們捏橡皮泥。新華網姜冰攝

圖爲託管班學生彭昱博(中間)週末補課結束後與尹鳳娟老師道別。新華網姜冰攝

圖爲尹鳳娟帶領託管班學生製作的橡皮泥手工作品。新華網姜冰攝

圖爲遼寧大學“潤農協會”的大學生們每週末來到尹鳳娟(左)的託管班輔導孩子們學習。新華網姜冰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