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研究生入學考試越來越臨近了,與此同時,研究生考試中,相關專業的報考人數與招錄人數之比的差距,一直引人關注。一部分熱門專業,考試競爭激烈程度不屬於公務員。一部分冷門專業,報錄比非常低,甚至報考人數和招錄人數之比接近1:1。這樣的兩極分化,冷熱兩重天的現象,也使得考生們在考研中的競爭壓力各不相同。

“文科冷、商科熱、工科不冷不熱”成爲一種現象

在考研過程中,有考生針對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報考情況,總結出了一個口訣:“文科冷、商科熱、工科不冷不熱”。一部分文科專業,由於畢業後含金量低,出現了無人問津的現象,而一部分工科專業,有時候報錄比能達到1:1。最熱的是商科專業,比如經濟學、管理學,大家都想考,報名時都選擇一哄而上。

經濟學專業考生最多,報錄比最高達到40:1

按照相關數據顯示,在考研中,選擇經濟學專業的考生非常多,部分職位,競爭比達到了40:1。這個比例,堪比一部分省市區公務員招考的平均競爭比例。要知道,我國研究生的招錄人數相當多,考研中,能遭遇40來個競爭者,壓力相當大。當然,這也與經濟學作爲一門“顯學”息息相關。經濟學作爲最熱門的專業之一,畢業後就業機會多、就業起點高,因此,也引起衆多考生的積極關注。

選擇經濟學,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就業驅動。著名學者施一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清華大學70%到80%的高考狀元,都去了經管學院,連他最好的學生也告訴他,想去金融公司。可想而知,即便是清華大學的學生,起點和門檻已經非常高了,畢業後找工作根本不發愁了,在選擇專業上,還是傾向於選擇經濟類,充分說明,市場導向在影響大學生選擇專業上的影響力太大了。在考研選擇專業上,考生們用腳投票,紛紛選擇經濟學專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工學類報錄比較低,部分專業接近甚至達到1:1

與選擇經濟類、管理類專業的考生非常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報考工學類專業的考生,往往比較少,一部分工學類報錄比較低,接近甚至達到1:1。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在於,在很多考生的傳統印象中,學工科比較辛苦,畢業以後找工作,日子不如學經濟的好過。

對此,你怎麼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