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豆皮是石屏人最好的礼物,比起豆腐,豆腐皮在经过复杂工序制作后使用时间变得更长。由于石屏豆腐把功劳归功于当地的井水,所以甚至有人高价买了当地的井水回去制作,但离开了这片土地,豆腐就再也出不来这个味道了,因此石屏豆腐又被人们称为“带不走的专利”。

▲异龙湖上嬉戏红嘴鸥的彝族姑娘。 摄影/黄鑫

-风物君语-

还没离开石屏

我就开始想她了

▲ 石屏老火车站是个碧临石铁路的终点,尽管如今已尽显层桑,但从它洋气的建筑风格依然可看出昔日的繁华。摄影/孔祥敏

石屏豆腐,带不走的“专利”

石屏老城里每月都有一种叫做“街子(gāizi)”的活动,附近几个村镇的人们汇聚在一条长长的市集上,那些只生长在西南片区的地涌金莲、红色的新鲜草果、山里挖到的各种草药;还有植物做的锅刷、芦草做的扫把、黑籽树根做成的根雕、漂亮的竹编器物、藤条做成的凳子椅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不一会儿,小背篓里就被淘来的山货塞满了。

▲ 石屏老街手工老店。摄影/阮卫明

石屏是很多人心中的桃源,但她也是很多人真实的故乡,这种来自家乡的美味,总是离开了这个地方就再也找不到。

童年最珍爱的子弟麻辣味土豆片;烧烤摊上常见的小肉串、烤肉皮;早上起晚了就吃不到的豆浆糯米饭;下饭神器爆腌酸菜炒肉、酥肉豌豆尖苦菜;光是酸汤配料就有六种以上的凉鸡米线;还有石屏煎鱼、炒豆腐菜、豆油皮韭菜汤、砂锅鱼、薄荷煮鸡蛋、海菜、杨梅、枇杷……

▲ 一切美好尽在屏香十六味。图/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当然,这一切都盖不住石屏豆腐的光芒,独特的井水点豆腐使得这里的豆腐口感细腻,香味四溢,最让人一见倾心。在石屏,穿过一条条复杂的街巷,在古老建筑的背后,总会隐匿着一个个飘着香气的烤豆腐摊儿,就像四川的麻将馆,随处可见,在石屏人的生活中必不可缺。

▲ 石屏老街烧豆腐摊。摄影/阮卫明

烤豆腐其实是一场修行,需要沉得住气,炭火旺盛的时候绝对不能烤,待到木炭泛白,猛火变成文火,才能在铁架子上码豆腐,所以当地人又称为“烘豆腐”。等到豆腐开始膨胀,表皮炸裂,就要用手撕开着金灿灿的豆腐块,蘸上当地特有的一种称为“折科”的黄色辣椒,再熟练地淋上蒜油,浓郁的豆香伴着蘸料在口中交融汇合,好像有莲花在心中绽开。

▲ 光是豆腐,也能吃到眼花缭乱。供图/云朵豆干

再配上一杯当地特色的“梭罗茶”,这是什么神仙生活。

“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在石屏,豆腐即使在普通人家,也在一日三餐中变化无穷,小豆腐、包浆豆腐、条状豆腐、手指豆腐、桶飘豆腐、水豆腐、臭豆腐、豆腐干,形态各异、口感不一,但毫无意外,都好吃。

由于石屏豆腐把功劳归功于当地的井水,所以甚至有人高价买了当地的井水回去制作,但离开了这片土地,豆腐就再也出不来这个味道了,因此石屏豆腐又被人们称为“带不走的专利”。

▲ 上图:石屏豆腐坊内,豆浆正在进行一场“革命”;下图:手艺人在晾晒豆皮。摄影/阮卫明

豆腐虽然带不走,但豆腐皮可以。石屏豆腐皮是当地人对美味的分享。热气腾腾的钢锅里,豆浆正在进行一场革命,表面泛起一层黄色的豆皮,被手艺人熟练挑起,放在竹竿上晾晒,如此反复,便是有着“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之称的豆腐皮了。

相传慈禧曾经对石屏豆腐皮赞叹有嘉,因此成为朝中贡品。慈禧的加持让石屏豆腐皮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石屏的天然井水一样,云南本地的黄豆也是这份独特风味的秘密武器。制作豆皮的商户坚持使用当地黄豆,储备黄豆用完后就停产,坚决不使用其他渠道的黄豆。

▲ 豆腐干,石屏最好吃的小零食。供图/云朵豆干

风物君也为大家寻到了来自石屏县的豆腐皮和豆腐干。

豆皮是石屏人最好的礼物,比起豆腐,豆腐皮在经过复杂工序制作后使用时间变得更长。享用方法也更为灵活,凉拌豆皮、青菜炒豆皮、火锅涮豆皮、蒸豆皮、炸豆皮,只要你想到的菜式,几乎豆皮都可以办到。即使是涮在火锅里,豆皮本身浓郁似牛奶般的香气,也不会轻易散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