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争议也比较少。王中之王自然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将中之将,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李克用的第十三个太保、打虎英雄李存孝。唐初有秦叔宝,在万马军中想杀谁就杀谁;唐末有李存孝,几乎每战必胜想抓谁就抓谁。如果他们生在同一个时代,那必将是一场火星撞地球的激烈碰撞——秦琼属于效忠大唐的正规军,李存孝属于晋王沙陀人李克用的藩镇势力,完全有可能打起来。如果秦叔宝遇到李存孝并发生对决,那么他们之间谁胜谁负还真是难以预料,因为这两位英雄的装备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今天咱们就来根据正史来比较一下这二位猛将的优势和劣势,并请读者诸君为这二位的对决进行一番评判——笔者只提供史料,不下定论。为了使秦叔宝和李存孝看起来一样帅气,本文图片分别截取自黄日华主演的《十三太保》和黄海冰主演的《隋唐英雄传》。

首先咱们来比他们的常规武器。在这一点上,两人惊人地相似:全都是善使马槊。秦琼是“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遇到敌方悍将,秦叔宝“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这一点上李存孝也毫不示弱,“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舞槊擒之。”要论勇猛和长槊(长枪)技能,二人应该是平分秋色。

接下来咱们再看他们的辅助兵器。秦琼的双锏只存在于演绎和野史之中,但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唐宋将领因为总是要面对身披明光铠的重甲骑兵,所以一般的大将除了陌刀马槊之外,都要配备破甲专用的打击重兵器——尉迟敬德曾经一马槊把单雄信刺落马下,但是单雄信毫发无伤地爬起来跑了,就是因为铠甲防护能力太强,也可能是尉迟敬德的马槊刺到了单雄信的护心镜上。这样看来,秦琼除了手中长枪,在马鞍挂一只或一对重锏,也是毫不奇怪的。秦琼有没有双锏在正史中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他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成了门神,门神像上的秦琼是手持双锏的——总不能跨马提枪替皇帝守门,就只好拿出自己擅长的短兵器了。

李存孝有重击短兵器,这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在这里补充一句:本文采用史料分别为《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新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隋唐嘉话》《酉阳杂俎》《旧五代史卷五十三列传五》《新五代史卷三十六义儿传》,其他的演义小说记载,不在本文引用范围之内。正史记载李存孝的独门短兵器是一种叫“铁楇”的东西,结合其他史料记载,这“铁楇”就是“铁挝”,是一种能砸能刺能抓的“缺德兵器”,据《武备志·器械》记载,挝“用净铁照样式打造鹰爪样,五指攒中,穿长绳系之。始击人马,用大力人丢去,著身收合,回头不能脱走。”这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秦琼上阵马槊之下无活口,而李存孝往往会把敌将生擒了。

都有马槊,也都有“撒手锏”,在这两方面他们不相上下。接下来咱们比较一下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正史中的秦琼似乎不会射箭,也许是因为隋唐时期太有钱,明光铠太过普及,箭矢对将校的杀伤力基本被抵消,所以秦琼宁肯冲上前去枪挑锏砸。但是到了后唐,兵连祸结民生凋敝,而且因为战斗频发,所以装备损耗极大,陌刀明光铠这种高富帅才玩得起的东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弓箭又成了杀敌利器。于是李存孝除了长槊铁挝之外,还配备了强弓。史书中的李存孝“猿臂善射”“每临大敌,被(披)重铠橐弓坐槊”。

于是射箭成了秦琼的短板,也成了李存孝的强项,在这一点上,李存孝完胜。但是李存孝也有短板,而李存孝的短板正好是秦叔宝的强项,那就是战马。虽然李存孝的义父李克用是沙陀人,但是似乎他们的战马并不是太强壮,李存孝身披重铠端起马槊挂上铁挝,他的战马就受不了了,所以李存孝打仗的时候,都是骑一备二:“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另一个版本是“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在激战中换马,很酷,但也很危险,要是遇到秦琼这样的悍将,他从一匹马跳到另一匹马上的时间,秦琼能刺出好几枪了。而秦琼的战马来自突厥,是万里挑一的神马:“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秦琼的战马不但是个酒篓子,还是个跳高天才,更主要的是它比徐茂功还讲义气。在座驾比拼中,秦叔宝完胜李存孝。

这样比较下来,秦叔宝和李存孝在长短兵器上能打个平手,秦叔宝的弱项在弓箭,李存孝的弱项在战马,于是即使两个人真的正面对撞,也是胜负难料。但是笔者个人希望秦叔宝胜出,因为他忠义无双生前封神,死后大铁枪还成了镇国神器;而李存孝效忠的是先做藩镇后自立为王称帝的沙陀人李克用,最后因为“谋叛”被车裂。但是咱们今天讨论的是秦叔宝与李存孝的单挑能力,与人品与结局无关。所以笔者只负责收集整理史料,至于各有一短板一强项的秦叔宝与李存孝,正面对决谁会胜出,那就有请读者诸君评判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