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民以食爲天,自古以來餐飲業就是最具煙火氣的行當。

​於是在疫情出現轉機後,餐飲業率先在政策的指導下逐步拉開了復甦的大幕。

喫貨們的快樂終於回來了!

小夥伴們又可以“坐着”喫火鍋、小龍蝦、牛肉麪...想想都覺得美。

然而就在大家都躍躍欲試之時,海底撈卻悄悄漲價了。

多地網友表示,海底撈門店價格上漲,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錢。最近兩個人就喫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兩個人才不到200元。

對此,海底撈也很快的承認漲價屬實,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

很顯然,他們是想把疫情損失的錢賺回來,既然客流量減少,那就提高菜品的單價。

事實上,漲價的不只有海底撈,還有在疫情期間較爲高調的西貝莜麪村,近日也被網友發現漲價了。

甚至比海底撈漲幅更大,比起西貝,海底撈可算是個毛毛雨了。

沒想到,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

餐飲行業漲價的背後,已經充分反映出了中國餐飲正在遭遇不可抗的“超級寒冬”。

餐飲業紛紛關店、停業,損失慘重。春節本該是餐飲行業的消費黃金期,根據數據表示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其中15.5%來自春節期間這一傳統的消費旺季。

而2020年,估計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本來隨着疫情逐漸好轉,各地餐廳終於迎來了“復工潮”。

商家們心想:疫情期間喫貨們在家宅的越久,外出的慾望就越強,消費力就越強。

但是沒想到,他們都在期盼等待已久的“報復性消費”決然只是幻想。不僅沒有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就連普通時期的客流量標準都沒有達到。

大多數90後表示:比起報復性消費,我們更需要的是報復性存錢,商家更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損失,通過漲價讓消費者來買單!

餐飲企業漲價的背後,透露出的其實是無處安放的焦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