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关于印度的笑话,说有印度人认为印度的地盘西到巴基斯坦、东到新几内亚岛。巴基斯坦曾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这一点还能说得通。新几内亚岛分属于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和大洋洲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印度没什么关系。之所以闹出笑话,是因为印度尼西亚的国名带有“印度”二字,有的印度人就认为印度尼西亚属于印度。

印度尼西亚在地理上有一个著名的标签——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或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191.35万平方公里的地盘,由1.7万多个岛屿组成。不过,印度尼西亚有五个大岛,占了全国面积的大部分。比如印度尼西亚西部的苏门答腊岛,面积43万多平方公里,扼守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的西南岸。苏门答腊岛东南是面积约12.6万平方公里的爪哇岛,印度尼西亚有2.62亿人口,其中约有1.45亿人居住在爪哇岛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就位于爪哇岛的西北部。

爪哇岛以北,是面积74万多平方公里的加里曼丹岛。加里曼丹岛分属三个国家,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与沙巴州,沙捞越州的东北部有面积0.57万平方公里的文莱国。加里曼丹岛剩下的大部分,为印度尼西亚所有。

加里曼丹岛东海岸隔着望加锡海峡,与苏拉威西岛相望。苏拉威西岛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形状非常“怪异”,北部狭长的部长像一根飘带,南部“腰短腿长”。苏拉威西岛以东,隔着一些不大不小的岛,就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岛屿——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岛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亚占西半部。不过新几内亚岛并不属于亚洲,而是属于大洋洲,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横跨亚洲与大洋洲的国家。

介绍完印度尼西亚,就要介绍印度尼西亚为何叫印度尼西亚,而不是叫泰国尼西亚或马来尼西亚呢?这与欧洲殖民者有关系。

在欧洲殖民者来之前,印度尼西亚曾有过一些王朝,比如室利佛逝王朝和麻诺巴歇王朝,但这些王朝的名字并没有成为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国名。之后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很多个小王朝割据,更不要提什么统一的国名了。

欧洲人到处“发现”新大陆,最早盯上印度尼西亚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也先后蹿上岛,但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真正在印度尼西亚扎根的是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公元1596年,荷兰人登陆印度尼西亚群岛。当时的欧洲人对亚洲地理不是很了解,但他们对“印度”这个地名却非常熟。

很久以前,欧洲就流传印度是香料之国的说法,除了香料,印度遍地都是黄金白银大元宝。在欧洲人的地理概念中,印度位于欧洲以东,当荷兰人向东来到印度尼西亚群岛时,以为到了印度。公元1602年3月20日,荷兰成立了一家挂着公司幌子的殖民地机构,就是东印度公司。我国人最熟悉的东印度公司应该是英国的那家卖鸦片的,实际上,除了英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小国都搞过东印度公司。

荷兰在“东印度”统治了几百年。上世纪初,印度尼西亚人无法忍受荷兰的残暴统治,准备起义。起义后需要给这一片岛屿起国名,有人提议就用东印度作为国名,但更多的人认为东印度带有强烈的殖民色彩,不合适作为国名。还有人提议用“英素琳特”或“努山打拉”,不过最终入选的却是“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这个地名还不是印度尼西亚人发明的,而是被一个德国的学者民族学家巴斯蒂安叫响的。1884年,巴斯蒂安通过研究认为:东南亚岛屿,包括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因居民多为马来人种,应该划为相同的类型。之所以叫印度尼西亚,因为欧洲人已经习惯把这片岛屿称之为东印度,他们认为印度尼西亚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亚的本意,是印度岛屿之地。

1912年,东印度成立了很多以独立为目标的组织,基本上都冠名“印度尼西亚某组织”。到了1928年,这里的人们已基本上自称为印度尼西亚人了。1945年8月,新国家独立后,国名就定为印度尼西亚。不过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名也是欧洲人起的,多少还带有一点殖民色彩。有些印度尼西亚人认为应该把国名改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努山打拉”,意为大洋之间的岛屿。

图-印度尼西亚人

总结一下,印度尼西亚与印度,都是殖民者对东方殖民地的称呼,两者相隔千里,并没有直接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