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多連桿懸架都是相對厲害點的,保證操控性的同時,還能提供很好的舒適性,不過對空間和調校的要求也是更高。

雙叉臂懸架其實是多連桿的分支,結構相對簡單,操控性也不錯。

麥弗遜懸架在穩定性上相對就差一點了,但它便宜,空間要求也小,舒適性也是不錯的。

無論是五菱宏光還是保時捷,90%以上的車子可都是用麥弗遜的。

懸架的基本結構

懸架主要部件和作用

在說它們區別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懸架。

汽車的懸架主要是包括3個部分:彈性部件,就一般說的彈簧什麼的;還有減振器;還有導向機構這3種。

彈簧和減振器是主要負責緩振,你聽名字就能明白,我不多講了。

在輪胎內側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杆子接在車子上面的,這就是懸架的導向機構。

過彎了、剎車了,遇到坑窪路面的時候不是要受力的嘛,輪胎左右、前後、上下,會各種動的。

導向機構就主要負責把輪胎給拉住,避免它出現不必要的移動。

“下去的時候「誒」撐住;上來的時候「啊」拉牢。”差不多就是這種,來保持我們的駕控平順性。

就像新栽的樹,不是你剛剛栽在那邊長的,邊上有木杆給撐牢的嗎?保證樹不長歪,同時也避免被風吹倒,就有點像這個意思。

導向機構區分不同懸架

麥弗遜、雙叉臂、多連桿懸架它們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就是導向機構裏面的連桿機構和排布方法是不一樣的。

有些是岔開的一個V字形的,就是叉臂,對不對?

如果導向機構裏面只有1根的,就是“麥弗遜懸架”;如果是2根的,就是“雙叉臂”了。

如果比較多的什麼,橫七豎八的,一大堆的,4、5根的,一般我們就省力,叫做“多連桿”了。

不太會叫“4連桿”、“5連桿”、“1500連桿”,對吧?就叫“多連桿”。

當然不是絕對的,主要是我們粗糙地稍微理解一下,你其實可以把導向機構裏面的叉臂、連桿就想象成手臂。

一般來說,手臂越粗,手臂越多,抓得就越牢,是吧?

當然也要看抓的位置了,如果不同的手,使勁的地方不統一,再多也是白搭,就亂了,就別在一起了。

如果這個手臂抓得又牢又穩,就相當於對車輪的控制力越好,操控性能也是會提升。

麥弗遜懸架

麥弗遜懸架結構最簡單,它就上下2個部分,上面一根減振器,同時,減振器套着一根彈簧,下面就是一根V字形的叉臂。

想象一下:把2隻手張開成一個“八”字,脖子和頭往前伸一點,麥弗遜懸掛就長這個樣子,張開的手臂就是叉臂。

因爲只有一根,就很難保證輪胎能被緊固住,所以說:麥弗遜懸架裏面的減振器,其實就是一根導向連桿,既當爹又當娘,負荷還是挺大的。

麥弗遜懸架優點

正是減振器一物多用,所以說:麥弗遜懸架就能夠節約車身空間。

好比:原本公司裏面2個人才能做的事情,現在1個人就能做完了,自然公司能省下一筆錢,員工也能多拿一筆獎金。

這就相當於空間也節省下來了,成本也降低了,不是挺好的事情嗎?

麥弗遜懸架其實還有其他優點,陝西科技大學有論文《麥弗遜懸掛系統的汽車平順性研究》上面講。

麥弗遜懸架質量更輕,東西少,輕,能夠使懸架響應速度更快,同時道路適應能力也會更好,這也算是一個優點。

我們有些朋友會忽略掉這個東西,輕就是優勢。

麥弗遜懸架缺點

不是說沒缺點,很明顯。

減振器是有導向功能,但主要是用來減振的,所以它的導向性上就會差一點,遇到一些極限的情況下就不太好應對了。

就好像我們前面說的:平時公司事情不是很多的,你1個人就把2個人的事情做完了。

好了,遇到忙的時候,1個人加班都不太做得完的事情,乘以2,讓1個人去做,人家要去打吊瓶了,是不是?

《汽車主流懸架系統解析》上面講:麥弗遜懸架欠缺對來自於左右方的衝擊和反作用力,懸架剛度就比較弱。

主要表現的就是車輛轉彎的時候,「za」傾斜過大,緊急剎車的時候「嗯嗯」一個點頭會點下去的。

說白了就是:麥弗遜懸架的操控性、駕駛平順性相對是差一些的。好處是:便宜,空間大。

麥弗遜有很多個變種

這些缺點是可以通過一些設計來改善的,比如說:寶馬3繫上面就是用雙球節懸架設計來改善操控的。

它是把V形的叉臂掰開成2根,一上、一下分開安裝的,我們後期配一個圖給你看一下,從車子上面看還是一個V字形。

當然,這樣做確實能夠改善車子側傾和點頭的情況,不過成本和調校難度相對會增加一點。

買的時候無所謂,車子要做四輪定位,撞了下,去修的時候,維修廠師傅要哭了,人家1天修好了,你這個要4、5天,對吧?

斯巴魯就是直接叉臂上面再加一根連桿來提高穩定性,這個也是簡單粗暴、直接。

保時捷呢?保時捷的麥弗遜懸架和普通的有2個地方不太一樣。

一個是在減振器下面開了一個叉,然後再接到輪轂上。

就好像:原來的減振器是雙腳併攏站在輪轂上的,現在的話是雙腳岔開站在輪轂上的,相對來說,不就是能夠站得更穩一點嘛。

同時,懸架上面的V形叉臂,V形是吧?它變成Y形了,接在一起了。

2個連桿相對就可以活動,也能夠減輕一些點頭的效應。

麥弗遜懸架的變種還是挺多的,我們不一一舉例了。

雙叉臂懸架

再來說說雙叉臂,雙叉臂懸架相當於在麥弗遜懸架的這個V形叉臂上面,再加了一根V形叉臂。

剛纔不是說相當於是手張開一個“八”字形嗎?對不對?現在雙叉臂就相當於你肩膀上又長出了一對手出來了。

就這樣,就能保證車輪能夠被抓得更牢了,對吧?

手勢都是給你方便理解的,真的機械的形狀可不是長成這個樣子的,方向都不一樣,你理解這個大致意思就可以。

雙叉臂優點

當然了,雙叉臂和麥弗遜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減振器。

雙叉臂懸架上的減振器單單就是用來做緩振的,所以不一定要豎着放的,橫着放也是可以的,這樣就能夠大大地降低車身的重心。

比如說:法拉利、蘭博基尼這些跑車用的就是雙叉臂懸架了。

《汽車零部件》期刊有論文《雙叉臂獨立懸掛的運動天賦》裏面講。

雙叉臂懸架具有很好的橫向剛性,可以提供很好的側向支撐,對車輪的定位參數能有個很好的控制。

簡單講就是:操控更好了,開起來更爽了,剎車、轉彎點頭這種情況,全部都能夠得到改善。

雙叉臂缺點

缺點也很明顯,要的空間就大,本身東西多了,因爲上面加了一根叉臂。

比如說:上一代的寶馬M3,爲了把那麼大的V8發動機給整到發動機艙裏面,前懸架就不得不改用麥弗遜的,雙叉臂裝不進了。

而且雙叉臂成本也就相對高很多了,你不是說:“我就多了一樣東西嘛!”

多了一樣東西不就多一份調校嘛,而且多的這份調校還和其他的東西調校能夠匹配得起來。

我燒一個菜,多放了一份辣醬,這個辣醬和前面的甜麪醬,和前面的鹽,和前面的醬油怎麼搭?這不是夠不夠辣的問題了,耗費的精力要多很多。

多連桿懸架

最後就是多連桿,現在多連桿一般都是4根或者5根連桿這個樣子。

多連桿懸架優點

其實雙叉臂也可以講是多連桿懸架的一個分支。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比如說:雙叉臂的懸架是一個V形,我們再轉過來一看,這個V形,我們再把它這樣掰開,好了,是不是就變成多連桿了?

又可以這樣動,又可以這樣動,又可以這樣動,對吧?這個就叫4連桿了,對吧?

5連桿的話,有可能是在縱向上面,再加一根連桿來增加穩定性,我手指頭不夠用了,你看圖片。

所以說:在操控平順性和舒適性上面,多連桿懸架可以全面的超過雙叉臂。

湖南大學有論文《汽車多連桿懸架的多目標優化與分析》上面講。

多連桿式懸掛的舒適性是所有懸掛中最好的,同時能夠完全針對車型做匹配和調校,最大限度發揮輪胎的抓地力,提高整車的操控極限。

你就這麼理解:雙叉臂就像是一套高級的成品西裝,質感、舒適性,看起來“體面人”什麼的,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多連桿的話,就是私人定製西裝,一個個地方都給你量好,量體裁衣:“等3個月。”弄好回來,完全貼合,完美無缺,大概就這麼個差距。

多連桿缺點

當然了,多連桿同樣也是有雙叉臂的缺點,調校起來就麻煩、設計起來就麻煩,麻煩在汽車行業裏面意味着就是:錢、貴。

以前很多車廠上經常出現問題的:老款的帕薩特、天籟。

它們連桿中的主控制臂伸得太長了,太靠近車架中間了,後排人坐的比較多的時候,兩邊輪胎會翹起來的,會出現“喫胎”的情況。

就有點像你坐在一根細細的木頭的中間,你「叭」一坐,2頭不是就翹起來了嗎?

而且相比雙叉臂,多連桿懸架的空氣阻力也更大,連桿多了,相互交叉又很複雜。

所以說:F1賽車前懸架依然是用雙叉臂的,來確保風阻會更小,也沒看它5根、10根的這麼來。

都說寶馬操控性好,到底有什麼祕訣

所以說:其實懸架好壞真的是沒有“絕對”之分的,主要還是看調校,以及應用場景怎麼樣比較合適。

保時捷的麥弗遜懸架開起來就是很好、很不錯,你不能說麥弗遜懸架就低級。

有些車的多連桿,開起來:“喫胎”了、顛顛簸簸了,你就覺得這車還是不好。不是技術的錯,是調校上的問題了。

說到懸掛、底盤上面的調校和處理的功夫,比較厲害的就是法系車了,它號稱“可以把非獨立懸架都調成獨立懸架的感覺來”。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那麼玄幻。

美國人不會抄嗎?日本人不會抄嗎?德國人不會抄嗎?爲什麼就它做得好?

懸掛是決定操控性的,大家都說寶馬操控性很不錯,是因爲它的懸架調校得好,還是說除此之外,它也有獨特的“老乾媽醬料”來保持生意始終很好?

這些相關的資料、內容、論文我都給你準備好了。

關鍵詞:懸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