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一個炒得特別火的概念“人工智能”。

谷歌啓動 Ai first 戰略

百度宣佈 All in ai

騰訊宣佈 All in ai

阿里巴巴建立了Ai實驗室

.......

各大巨頭都瞄準了這個移動互聯網之後的風口,說到機器人,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我想到電影《終結者》裏攻擊性極強的機器人,《異形》裏能力全面超越人類的仿生人就不寒而慄。在未來,如果人類失去了對機器人的掌控,電影裏的情節也許就會成爲現實。

未來到底如何,也沒有人能夠預言,但“人工智能”的發展在未來二三十年產生的影響我們是可以窺見的。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失業潮。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失業潮,哪些工作會最先失去競爭力從而被淘汰?

首當其衝的是“體力勞動型”

什麼時候“體力勞動型”的工作最喫香?答案是:農業時代以及工業時代

上個世紀在中國有這樣一句口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當時還開展了一項活動叫做“全民大鍊鋼”。那時人們最看重的是農作物的收成以及工廠的產量。

同樣的,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百無一用是書生”,爲什麼?因爲考秀才難,中舉人更難,還不如種田。

有力氣的人就是有競爭力的人。

當前互聯網時代下此類從業者依然有很多,普通的餐廳服務員、快遞小哥、外賣小哥、保安、工廠普通......另外大學生實在是太多了,所以讀了十幾年書出來做這一類工作的也不在少數。

這類工作因爲是單純的體力勞動,不需要過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所以在未來二三十年是最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

第二類是“重複性半體力勞動”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步入了信息時代,同時考公務員、進國企和事業單位成了穩定的鐵飯碗。

銀行的普通職員,商店的收銀員,汽車售票員(已經被取代),電影院檢票員......

第三類是“基礎的腦力勞動”

如果你自是一個會基礎技能的會計,如果你只是一個會搬運文章的網編......你就會被取代。

現在還有很多人都以爲考公務員,進事業單位很喫香,但裏面的人正漸漸喪失核心競爭力。

我們該如何破局? 互聯網時代以及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最好的努力就是打造個人競爭力,成爲一個不可替代的人。

以前的去餐館喫飯的人擠滿了大街小巷,而現在更多的人選擇點外賣,不願意改變的商家關門了,剩下的轉型互聯網,一邊做線下一邊做線上。

前幾年微信興起,一幫傳統企業看見別人公司做微信公衆號,於是都跟着去做微信公衆號。爲什麼?因爲怕跟不上時代。

對於普通人來說,打造個人競爭力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王思聰,有家底可以大膽創業,更多人的生活狀態其實是這樣:

上着朝九晚六的班;拿着年年拉低平均線的工資;領導讓加班就加班,放小假就宅家裏,放長假就回家看看;醫院看病貴,不敢生病;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秋雨冬雪。到年紀了就結婚,有了能力就生孩子,有孩子養孩子......

最後呢?最後就死了,死了呢?死了就完了。

很多普通人想有自己的事業,沒有誰想用自己的時間去幫別人完成夢想。我想說的是,這個時代給了大部分人機會,只要你不是傻子,只要你具備學習能力,只要你意志還算堅定,你就能改變人生。

互聯網時代有哪些輕創業機遇?

每個人都可以是媒體的時代,個人的價值是無限的。

第一類,打造個人IP的內容創業

你或許經常看直播,刷知乎、頭條、微博和抖音,但你知道它們背後的商業邏輯嗎?

喜歡寫作的人,可以做自媒體;玩遊戲厲害的人,顏值高的人(顏值高是不存在的,現在都靠美顏),口才好的人可以做直播;草根想當網紅可以拍小視頻;自己有專業知識可以通過自媒體來知識變現......人們越來越願意爲原創內容付費,只要你能做出好的內容,你就能創業。

第二類,低成本的電商項目

最開始最淘寶的人都賺了,現在入淘寶你還有幾成勝算?還是在你單槍匹馬,無人指導的情況下。這兩年興起的無貨源淘寶店鋪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無貨源店鋪的運營機制是:使用軟件到其他淘寶店採集數據,放到自己的淘寶店上,買家在你這裏下單,你到上家下單,從中賺取差價。不需要你囤貨、裝修店鋪和發貨。幾千元的成本就可以做,上班族學生族都可以做。

另外,我想說一說微商。相信大家都經歷過被微商刷屏的恐懼,說實話,微商其實可以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但是很多人不懂互聯網信息的傳播方式,所以才無腦刷屏。真正的微商懂得如何打造朋友圈,與用戶成爲朋友

在我的朋友微信羣裏,經常能看見有人吐槽上班,“明天又是星期一了”,“完全不想上班”,“想要自己去創業”。今天這樣說,下週這樣說,明年還是這樣說。

說到最後呢?“老了,不想折騰了”。

互聯網時代的創業不一定要燒錢,不一定要你辭職,它其實就是一份兼職,爲自己打造核心競爭力。

現在的一百塊和二十年後的一百塊價值一樣嗎?一個人保持不變,二十年後會不會貶值?

你現在所有的不安分的嘗試,都是在給未來的自己增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