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因为曾经的连年混战和外敌侵略,新中国百废待兴、科研基础奇差、人才缺乏···如此脆弱艰苦的建国初期,却也饱受着来自别国的核威胁及核讹诈;为了打破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的核垄断及其无耻的核威慑行为,“两弹一星”计划成为了国家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56年前,中国自研自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新疆罗布泊起爆;这标志着新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对外威慑底牌和最坚实的领土护卫力量。而这一切背后的心酸苦涩,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而在开发原子弹过程中,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是攻克核武器最核心技术的能人,却不为人所知,贪天大功被深深地掩藏;她的传奇过往流传不详,却曾是一位研究成果轰动全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她是为了祖国核武大计隐姓埋名三十年之久的“幕后神秘人”之一,她,叫王承书。
青年刻苦,年少有为
王承书祖籍湖北武汉,1912年6月26日生于上海,家境富裕优渥,是个殷实的书香门第,其曾外祖父是晚清名臣何芷舠,其父早年曾是清廷进士,赴日留学后担任了民国政府的警政司司长并在警官高等学校任教学。有着这样的家庭环境,王承书自小虽不说是锦衣玉食,但也是无忧无虑的,比起那个乱世下大多数的女性,王承书的幼年少年是极其幸福的。
然而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把王承书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凡妇女,相反,成年后的王承书将自己磨练成为了远超旧社会女性主流的新思想女性。自小就体弱多病的王承书即便总是因病休学却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求学的热诚,作为一个女子,她甚至比那个时代大的多数男性更擅长学习。
1930年,刚刚成年的王承书考上了当时全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燕京大学的物理系,而在同期的所有入学新生中,王承书是唯一的女学生。考上了燕京大学物理系以后,王承书愈加地刻苦,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国家乱象频现,各地动荡的时候,所以王承书更加地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
1934年王承书从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时,系班13个学生中仅仅毕业了4名学生,而王承书名列榜首,并获金钥匙奖;本科毕业后仍然留在燕大本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短短两年后,王承书已经成功拿下了燕大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成为了当时全国教育界都少有的女教授;成了那个年代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先生。
在物理学上天赋极佳又学研刻苦的王承书并不想余生就这么单纯地教书育人,她还想在物理学领域作出属于自己的建树,然而动荡的时局打乱了她的预想,让她不得不流离失所,1937举国抗战,王承书为了躲避战火不得不离开北京,辗转流离于南京、武昌、桂林、贵阳等地。如果不是全面抗战爆发,这位年少有为的女先生应该就会拿着燕大的推荐信留洋读博了。
重修学业,名动世界
在燕大任教时,王承书与她在燕大的导师张文裕教授坠入爱河。这两位当时的优秀物理学在学术上亦或是生活中都心有灵犀默契十足;两人很快便喜结连理。然而婚姻的美满并没有让王承书的学习生涯就此止步,平淡生活不能消磨王承书对物理的热诚。于是这个不甘平凡的中年妇女捡起了年轻时的精湛学问并决定申请留学深造。
1941年,王承书成功申请了美国巴尔博基金会的奖学金,被密歇根大学录取。而当时的密歇根大学在王承书之前从未接收过已婚妇女。王承书之所以能打动密歇根大学,不外乎就是她那优异的学术水平与热诚的求学精神。
黄天不负有心人,1945年王承书就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而1951年,她的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WCU)横空出世,名动全球学术界!至今在高空物理学和气体动力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而作为名动世界的物理学牛人,王承书自然是不光WCU方程这一点荣誉,她的研究解决了气体动力学领域数个悬而不决的历史疑团。此外,王承书立足于数学算法,第一个证明了索南多项式正是麦克斯韦气体线性化的玻尔兹曼积分算符的本征函数;而正是这一成果提供了简化求解方程式的新思路。
毅然回国,隐姓埋名,攻克核武核心
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前程远大,甚至有机会和导师获得诺贝尔奖的王承书却在最巅峰的时候销声匿迹,选择了放弃眼前的一切辉煌,回到新中国为祖国母亲贡献自己的力量。
终于,1956年,历经险阻,躲过了美国的封锁与阻挠,王承书一家乘船绕经香港成功回国。那个年代,由于国家的科研人才极度匮乏,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归国后的王承书就先是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同时又兼任着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每天不仅要投身科研,还要挤出时间来为国家培育人才。
为了支援国家“两弹一星”计划所必需的原子能事业。王承书干脆放弃了原本熟悉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领域;转身投入到了热核聚变理论的研究中去。
单单是在去苏联进修期间,王承书就用七天七夜的时间翻译了一本美国受控热核聚变的专业书籍;归国后又翻译了《热核聚变导论》;她就此还研究透彻了热核聚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并在之后参与建设了我国最初的三个等离子体实验装置。
没过多久,王承书就因为高精尖的物理学学术水平被征召进位于大西北的气体扩散厂——504厂;一去就是二十多年隐姓埋名的奋斗光阴。
而要说王承书究竟牛在哪,可不光是她在完全陌生的领域重新建造自己理解的理论;要说王承书一生中最大的丰功伟业,就是攻克了核武器核心技术的铀同位素的分离提纯项目,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仍然能挑起大梁带头用中国方式自主研究解决了核武器必需的铀元素浓缩难关,这等壮举也让王承书被物理学界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虽然王承书没能像钱学森邓稼先一般被世人铭记在心。但她为我国理论物理事业及核武器研发事业所做出的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深藏功与名的王承书也正代表着她那一代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不求利禄,不为功名,隐姓埋名地默默付出成为不为人知的“冰山一角”,仅仅只为国泰民安。
文/刘白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