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私募大佬王亞偉千合資本旗下一隻基金提前清盤,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隻基金提前清盤,外界首先想到可能的原因是業績不理想。隨後千合資本回應稱,該基金的清算源於產品結構與資管新規不符。不過,對於這種說法,也遭到部分媒體的質疑。

2018年,從2月份開始,A股持續下跌,即使是知名的百億私募,業績表現也普遍較差。王亞偉的千合資本,只是其中之一。

到底有多慘呢?昨日網上流傳的一張圖,可以給大家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慘談的2018年,百億規模私募集體虧損!首尾回報率差22倍

上圖中一共列出了16家百億私募管理人年度業績情況,重點在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可以看到,今年以來,除保銀投資以外,其他15家知名私募年內均爲虧損。其中,新價值投資今年以來回報爲-45.07%,千合資金緊隨其後,虧損超30%。

老揭看基金覈對了一下,發現圖中的數據應該不是最新的。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上圖中16傢俬募年內回報悉數爲負,但是相比上圖中數據,除保銀投資之外,其他私募虧損程度有所收窄,業績排序也有稍許變化。這可能與10月下旬以來股市行情回暖有一定的關係。

見下表:

慘談的2018年,百億規模私募集體虧損!首尾回報率差22倍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 年 9 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 在 100 億元及以上的有235家。雖然上表的數據相對較少,不能完全反映百億私募今年業績全貌,但是這些私募都是知名度比較高的明星私募,還是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而從最新的數據來看,羅偉廣管理的新價值投資年內虧損依然是最大的,爲-40.67%。該私募去年表現也一般,全年回報僅11.12%。

千合資本未能查到最新的數據,根據那個流傳的圖,千合今年以來是虧損31.43%,從旗下基金的表現來看,虧損無疑。千合資本旗下41只產品中,今年以來收益數據可查且仍在運行中的基金一共20只,其中16只年內虧損,王亞偉管理的昀灃、昀灃3號年內虧損均超過35%。另外,從近5年數據來看,千合資本業績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

在這16只知名私募中,年內回報跌超20%的還有明達資產、源樂晟資產、淡水泉投資和景林資產,其中景林資產、源樂晟資產去年業績表現非常優秀。

即使在如此市況下,依然有不少私募實現了管理規模的逆襲。今年以來,拾貝投資、明達投資、凱豐投資等明星私募管理規模逆勢增長超10億元,其中保銀投資前三季度規模增長66億元。

保銀投資也是在所有百億規模私募中,虧損最少的私募,今年以來僅虧損1.8%。

保銀投資成立於1999年,堅持價值投資,運用自上而下的基本面研究方法尋找長期具有價值的投資機會。當前規模已經接近200億,保銀投資的英文名爲PinPOINT,直譯是大頭針,寓意精準投資。

其創始人,王強擁有長達25年的投資生涯,負責公司的投資研究、投資策略、投資管理等。他見證了1992年股票認購證的發行,親歷了1995年國債期貨的瘋狂,經歷了1999年納斯達克狂潮後的崩盤,享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對沖基金的暴跌,參與了2015年A股的冰火兩重天行情。在牛熊市中一如既往的堅持價值和成長的投資理念。

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絕對收益,基金管理規模過大,反而增加了基金經理操盤難度,尤其是在今年這種弱勢行情下,對業績的拖累更明顯。相反,小型私募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今年業績反而更突出。

今年私募行業出現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管理規模偏高的私募基金,其產品收益並不佳,而一些管理規模偏小的私募基金,反而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票策略類私募基金有6只收益翻倍,4只來自於大禾投資,其中大禾投資掘金1號以128.83%的年度收益排名第一。而根據金斧子數據顯示,大禾投資是一家成立於2016年2月、管理規模1-10億的小型私募。另外兩隻業績翻倍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分別來自於台州思考投資和華銀精治,管理規模分別爲20-50億元和1-10億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