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毛豆腐

“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煎好的豆腐,加上蔥、姜、糖、鹽及肉清湯、醬油等,美味就出鍋啦~喫得時候再加上特製的辣椒醬,鮮!爽口!還很開胃。來安徽一定要嚐嚐這道獨特的美食。

蕪湖蝦子面

具有濃郁江南風味的特色小喫,《舌尖上的中國》讓它聲名遠揚。一碗地道的蝦籽面,只能選用長江流域的青蝦籽作爲材料,配以多種佐料,製成膏湯,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制而成。色白、湯清、味濃,十分誘人。麪條極具韌性,加上蝦籽的鮮美,喫完還想再來一碗。

黃山臭鱖魚

和臭豆腐一樣,這道美食聞着臭喫着香。散發着的似臭非臭的味道可能會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但是隻要你勇於嘗試,你會發現原來它是這般的美味。醃製過的鱖魚,味道還是一樣的鮮嫩,甚至比新鮮的魚多了那麼一股風味,鮮滑爽口,不容錯過!

淮南牛肉湯

在淮南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淮南牛肉湯的身影,家喻戶曉。正宗的淮南牛肉湯店可以免費無線加湯,默認放紅油辣椒,喫起來麻辣開胃,但是現在爲了照顧不能喫辣的小夥伴,可以提前說不要辣椒。喝碗牛肉湯再配上幾個燒餅,那感覺真是享受。

馬鞍山茶幹

安徽是豆腐的故鄉,用豆腐製作的茶幹更是花樣百出,其中馬鞍山的採石茶幹非常有名,已有兩百多年曆史,源於清朝嘉慶年間,是清造廷貢品之一。顏色上看呈暗紅色,喫起來特別的有嚼勁,韌性強,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太和羊肉板面

因在鐵板上摔打而得名。太和縣出產優質小麥,因此製成的麪條清白潤滑。臊子的製作也十分講究,一般用羊肉製成,把上等精羊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塊塊,羊肉燒得不老不嫩,恰到好處。撈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廚師捏上一些嫩綠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後澆上沸好的棗紅色的湯料。白的麪條,綠的菜葉,紅的湯料,看着就食慾大增。

符離集燒雞

“中國四大名雞”之一。在楚王劉戊之墓的庖廚間發現了它的身影,證明符離雞的出名至少在2000年以上,可謂是歷史悠久的美食了。正宗的符離雞,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一抖就散。說着都流口水了。

蒿子粑粑

流傳於六安、安慶等地,用青蒿、糯米、臘肉等製成的美食,一般都是在三月三這天喫蒿子粑,聽老人說爲的是紀念死者,同時祝願人人健康長壽,不爲邪惡所侵。用油煎過之後,非常的脆,同時又有蒿子的清香,臘肉的鹹香,十分美味。

阜陽格拉條

阜陽地區特色傳統小喫,堪稱阜陽人的“意大利麪”啦。喫這種面的時候需要把麪條和各種食材攪拌均勻,而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所以這就是這道美食名字的由來啦。勁道的麪條和豆芽、芝麻醬等相互調和—完美!

蚌埠燒餅夾裏脊

顧名思義就是由燒餅、裏脊肉、醬料等組合而成的一種小喫。算是蚌埠現代飲食文化的代表吧。燒餅色澤金黃,口感酥脆。加上油炸過的裏脊或其他速食,拌上甜醬和辣醬,甜和辣的結合,好喫到上癮,深受上班族和學生黨的喜愛,甚至還創作了“燒餅夾裏脊”之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