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傑、李炳勇、李甲騏、張崇濤等琴簫合奏、演唱《滄海一聲笑》致敬金庸 (馬效乾/攝)

“心躁虛無外,弦鳴指甲間”。11月4日晚,“勝日鳴弦,和樂且湛”古琴專場音樂會在東營呂劇博物館音樂廳奏響,《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瀟湘水雲》《陽關三疊》等十多首古琴名曲被精彩演繹,爲觀衆帶來了一場身心靈的視聽盛宴。本場音樂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主辦,市演藝公司、市音協承辦,市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和枕流琴館協辦,也是2018年東營市第三屆黃河口文化藝術月古琴專場音樂會。

張良傑古琴獨奏《瀟湘水雲》(馬效乾/攝)

古琴作爲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華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古代社會文人雅士以“琴棋書畫”四字作爲自己的文化基礎,而“琴”則排在了首位,琴者,禁也。唐代詩人常建有云:“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絃遍,萬木澄幽陰。”古琴,以其古樸悠然的七絃之響,在三千多年的綿延歲月之中,綻放着獨特的中華風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東營人喜歡上了古琴。據不完全統計,東營地區目前至少有二百人可以彈奏古琴。

古琴合奏《秋夜讀易》,趙俊美領奏 (馬效乾/攝)

古琴合奏《湘妃怨》,王文靜領奏 (馬效乾/攝)

本場音樂會以來自枕流琴館的張良傑師生團隊爲主要演出班底,共有50餘人參加演奏。爲了給觀衆獻上一場完美演出,她們歷經1個多月的精心排練,同時還有30餘名古琴愛好者、志願者提供後勤保障與服務工作。本場演出採用了古琴合奏、古琴獨奏、琴簫合奏、琴歌吟唱等多種形式,讓聽者如癡如醉,如夢如幻。演出最後,爲了紀念剛剛離世的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張良傑、李炳勇、李甲騏、張崇濤等琴簫合奏、演唱《滄海一聲笑》,懷之念之,令人感懷。

古琴合奏《秋江夜泊》,張雅君領奏 (馬效乾/攝)

古琴獨奏《梅花三弄》,表演者王清 (馬效乾/攝)

張良傑作爲東營最早的古琴藝術推廣者之一,經過其十多年的古琴藝術推廣教學,直接和間接影響了一批古琴藝術愛好者、學習者、工作者推廣古琴藝術。東營地區的古琴文化日益繁盛,可謂走在了全國前列。爲了團結東營廣大古琴愛好者、學習者、工作者,傳承弘揚古琴文化,經市文聯批准,東營市音協發起成立了東營市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張良傑衆望所歸當選首屆古琴專業委員會會長。(東營日報/東營網)

 更多精彩剪影

主持人:王小紅、馬德光

集茶藝香道古琴於一體的節目《靜觀》,表演者:餘曉蓉、丁奕帆、潘詠梅等

古琴合奏《秋夜讀易》,趙俊美領奏

古琴合奏《湘妃怨》,王文靜領奏

古琴合奏《漁樵問答》,趙俊美、王清合奏

李甲騏帶來的洞簫獨奏《葬花吟》

古琴合奏《良宵引》,王清領奏

古琴獨奏《普庵咒》,演奏者:趙俊美

琴簫合奏《寒山影蹤》,演奏者:王文靜、李甲騏

古琴合奏《平沙落雁》,張良傑領奏

古琴合奏《秋江夜泊》,張雅君領奏

古琴獨奏《梅花三弄》,演奏者:王清

古琴獨奏《瀟湘水雲》,演奏者:張良傑

琴歌《陽關三疊》,古琴演奏張良傑,洞簫李炳勇,吟唱張崇濤

合影留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