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在液壓彈射器爆炸以後,班寧頓航母在大修過程中進行了重大改進,其中最顯眼的特徵就是添加了斜角甲板。在40年代末的XH-8液壓彈射器上,已經做到了能把6.8噸的飛機彈射出193公里/小時速度的水平。

在航母的彈射器歷史上,早期的彈射器原理和形式遠比今天豐富——那些並不靠譜的技術路線,在當時尚未充分暴露出缺陷或者潛力瓶頸,尚未得到淘汰。

除了今天佔據主流和未來方向的蒸汽彈射、電磁彈射以外;人類在航母歷史上還採用過包括重力彈射、壓縮空氣彈射、燃氣彈射、液壓彈射等各種手段。其中重力彈射,就是投石機的翻版,利用重物下墜拉動圓盤繩索,牽引飛機獲得足以起飛的加速能力。

當然這種投石機原理的玩意,彈射功率又低、佔用空間又大、特別是大高度操作非常麻煩,很快就被淘汰。利用高壓空氣推動活塞來牽引飛機加速的壓縮空氣彈射器,很快也因爲差不多的理由被人放棄。

類似槍炮發射原理的火藥燃氣彈射,倒是體積佔用很小,但是本身火工品易燃易爆的高度風險,以及高溫高壓燃氣對彈射器的劇烈燒蝕,都使得它也最終被航母所淘汰。


圖:液壓彈射器結構原理

而在二戰到五十年代相當一段時間內,相對來說體積緊湊效率高的液壓彈射系統受到了美國海軍的青睞和持續發展。特別是在噴氣式戰鬥機開始應用以後,彈射器的地位開始急劇升高——在50年代的時候,噴氣式飛機剛剛處於實用化階段,各方面的性能還非常低下、特別是起降能力。

在當時的航母上,螺旋槳飛機依靠甲板自由滑跑起飛就行了——因此絕大多數時候,彈射器都是輔助性的設備,往往用於甲板上已經被隊列式起飛的螺旋槳塞滿,而又要放飛一些遠程飛機時纔會用上。而早期的噴氣飛機,起飛速度達到螺旋槳飛機的2-3倍,不依靠彈射器根本上不了天,只能下海。



圖:C130火箭助推起飛和短距降落

而除了彈射器以外,用火箭助推讓戰鬥機起飛的措施雖然可行,但安全性上的隱患、特別是高昂的成本,使得它完全不具備普及價值。因此液壓彈射器迎來了它的大發展時期,隨着型號的改進,不斷的強化更大的彈射功率,使用強度也越來越高。在40年代末的XH-8液壓彈射器上,已經做到了能把6.8噸的飛機彈射出193公里/小時速度的水平。


圖:壓燃在柴油機上是極好的,在液壓彈射器上嘛。。。。。。

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液壓彈射器的致命缺陷開始暴露,並引發了大量災難性的事故。接受過初中物理課程的人,都應該還記得內燃機原理的相關課程——柴油機是怎麼點火的來着?液壓彈射器的活塞和缸體,就形成了一個高度類似於柴油機燃燒室的結構,因此存在引發液壓油起火爆炸的幾率。



圖:在液壓彈射器爆炸以後,班寧頓航母在大修過程中進行了重大改進,其中最顯眼的特徵就是添加了斜角甲板

1953、1954、1958年,美國航母的液壓彈射器發生了最大的三次災難性事故。其中1954年的班寧頓號航母液壓彈射系統爆炸事故,導致了106人喪生。


圖:蒸汽彈射器消除了液壓彈射器的爆炸起火隱患

這些事故的影響下,美國海軍最終決定徹底放棄液壓彈射器的研製路線。現在美軍使用的蒸汽彈射器,基本技術是從英國引進的——雖然後來英國爲了省錢省事,自己航母上反倒不願意用彈射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