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光绪九年(1883),四川会理炉丁街人史炯清来到云南,在禄丰腰站打制黑砂剪刀,又名“素把剪” ( 素字取铁的本色之意) ,效益颇好,胡有慕名前来拜师,尽得史炯清真传。从此,禄丰剪刀享誉云南全境。

1

古道记忆

胡记剪刀

禄丰剪刀当以胡记为最好

清末民初,禄丰剪刀作为地方工业产品

在云南名噪一时

其创始人,便是著名铁匠胡有

▲金山古镇胡记素把剪雕塑

传承发扬

清光绪九年(1883),四川会理炉丁街人史炯清来到云南,在禄丰腰站打制黑砂剪刀,又名“素把剪” ( 素字取铁的本色之意) ,效益颇好,胡有慕名前来拜师,尽得史炯清真传。

经过不断的改进,素把剪改为了锉光剪

使产品质量大为提高,用户逐渐扩大到滇中各地

"禄丰剪刀"开始有所传闻

后又 制出花把剪,花把剪系用易门出产的花批铁

经锻打抽条成材,再选用英国进口钢材加于刃口

使刀锋刚而不脆,利而不卷

在当时的云南剪刀业中,胡记剪刀独树一帜

既美观大方,又锋利耐用

花色品种齐全,有素把剪、花把剪

又分裁剪、灯花剪、马鬃剪、理发剪等种类

在当时市场上

胡记剪刀因其包调包换,童叟无欺而风行于市

滇西地区,不断有马帮来成批购买

▲马帮随着古道将禄丰特产带往各地

1923年,云南督军唐继尧在昆明举办

云南物产赛宝会

禄丰“胡记”剪刀获得名列第一

从此,禄丰剪刀享誉云南全境

禄丰剪刀曾畅销新疆、青海、内蒙、贵州、四川

云南和东南亚各地,蜚声海内外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剪刀的使用越来越少

但我们不应忘记它曾经的辉煌

时代的记忆值得永存

咚咚咚(敲黑板了!)

《胡记素把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