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光緒九年(1883),四川會理爐丁街人史炯清來到雲南,在祿豐腰站打製黑砂剪刀,又名“素把剪” ( 素字取鐵的本色之意) ,效益頗好,胡有慕名前來拜師,盡得史炯清真傳。從此,祿豐剪刀享譽雲南全境。

1

古道記憶

胡記剪刀

祿豐剪刀當以胡記爲最好

清末民初,祿豐剪刀作爲地方工業產品

在雲南名噪一時

其創始人,便是著名鐵匠胡有

▲金山古鎮胡記素把剪雕塑

傳承發揚

清光緒九年(1883),四川會理爐丁街人史炯清來到雲南,在祿豐腰站打製黑砂剪刀,又名“素把剪” ( 素字取鐵的本色之意) ,效益頗好,胡有慕名前來拜師,盡得史炯清真傳。

經過不斷的改進,素把剪改爲了銼光剪

使產品質量大爲提高,用戶逐漸擴大到滇中各地

"祿豐剪刀"開始有所傳聞

後又 製出花把剪,花把剪系用易門出產的花批鐵

經鍛打抽條成材,再選用英國進口鋼材加於刃口

使刀鋒剛而不脆,利而不卷

在當時的雲南剪刀業中,胡記剪刀獨樹一幟

既美觀大方,又鋒利耐用

花色品種齊全,有素把剪、花把剪

又分裁剪、燈花剪、馬鬃剪、理髮剪等種類

在當時市場上

胡記剪刀因其包調包換,童叟無欺而風行於市

滇西地區,不斷有馬幫來成批購買

▲馬幫隨着古道將祿豐特產帶往各地

1923年,雲南督軍唐繼堯在昆明舉辦

雲南物產賽寶會

祿豐“胡記”剪刀獲得名列第一

從此,祿豐剪刀享譽雲南全境

祿豐剪刀曾暢銷新疆、青海、內蒙、貴州、四川

雲南和東南亞各地,蜚聲海內外

隨着現代工業的發展,剪刀的使用越來越少

但我們不應忘記它曾經的輝煌

時代的記憶值得永存

咚咚咚(敲黑板了!)

《胡記素把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