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剛剛當選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內蒙古首富”杜江濤已不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杜江濤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據新華社報道,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11月29日在京閉幕。會議表決決定,接受杜江濤請辭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根據2018年1月24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杜江濤是新當選的130名經濟界別全國政協委員之一。另外,他還是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學校友會網站對這名87級校友的介紹爲:全國政協委員、上市公司君正集團董事會主席,事業版圖橫跨金融、能源、醫療、房地產領域。

報道提到,杜江濤認爲自己是幸運的,因爲自己的每一個選擇和轉折都順應了時代的大潮。1991年本科畢業後,他放棄保研的機會來到中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2000年他創辦了後來的上市醫療企業博暉創新;2003年爲了響應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他回到內蒙古搞能源建發電廠,而此時當地政府也迫切的希望發展經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數年後,2018年7月,《長江商報》報道指出,短短6年建立君正系,連續7年穩坐內蒙古首富寶座,風光無限的杜江濤家族財富正在大幅縮水。記者發現,15年前,靠股票掘得第一桶金的杜江濤“衣錦還鄉”,回到故鄉內蒙古烏海創業。如今,他已經手握君正集團(601216.SH)、博暉創新(300318.SZ)兩家A股公司,其資產版圖涉足煤電化工、金融及大健康等衆多領域。目前,公司正在推進34.5億元收購中華物流100%股權,佈局國際化。財務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君正集團經營業績高速增長。2017年,君正集團淨利潤達21.48億元,是2015年的2.56倍。上市以來,公司堅持年年派現以回報投資者。

然而,重組概念、業績高增長、持續分紅等利好刺激下,公司股價卻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

據《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2015至今的三年,君正集團股價累計跌幅超過六成,市值蒸發達456億元。算上博暉創新近三年蒸發的市值,杜江濤家族近三年財富縮水300億元。

君正集團官網顯示,今年10月6日,杜江濤仍以君正集團董事局主席身份出席了該集團SAP ERP系統一期項目現場。不過,杜江濤目前並不擔任集團“董監高”職務。此外,10月26日成文的集團2018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杜江濤仍爲大股東。

胡潤研究院今年10月發佈的2018年胡潤百富榜顯示,杜江濤、郝虹夫婦位列內蒙古地區首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