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12月7日電(記者 趙強)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黃英7日介紹,經過40年改革開放,安徽開放型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開放型經濟已成爲推動該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外資來源地由改革開放初期的香港地區增加到目前的63個國家和地區。

當日,在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黃英通報說,安徽省進出口從1978年的1063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預計63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24.3%;實際使用外資從1985年的163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預計17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32.4%;實際對外投資從1997年的152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預計12億美元,年均增長約37.4%。

據瞭解,早在1977年,國家批准安徽對香港、澳門地區試辦自營出口業務;1978年安徽正式對日本出口109萬美元;1981年安徽開辦直接進口業務;1990年安徽各市對外貿易起步……2012年以後逐步進入轉型升級階段。從貿易主體看,2018年安徽省進出口業績企業超過8000家,進出口過億美元企業71家,過10億美元企業達到7家。

在利用外資方面,34年來,安徽省累計利用外資約1217億美元。安徽利用外資單個項目平均合同外資額由初期的26萬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2679萬美元。到今年10月底,累計有大衆、大陸、博世、康寧、惠而浦等84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來安徽投資設立159家企業。外資來源地由初期的香港地區增加到目前的63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外商投資方式從傳統的合資、合作、獨資等擴展到BOT、TOT、資產併購、股權併購、境外上市等。利用外資領域從初期的輕紡、化工,逐漸擴展到冶金、機械等工業,農業以及商業、市政建設、教科文等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利用外資力度不斷加大。

黃英說,今年以來,安徽省出臺了穩外貿、穩外資、擴大進口、支持跨境電商、促進外資增長、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擴能升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開放發展的一整套政策支持體系。(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