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的誘惑力非常強大,很多人都難以抵抗得了,而一旦陷入了名利之爭當中,要想再抽身出來可就難了。因爲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當一個人獲得了一定的名利以後,就會想要追求更多,長久下來,就會逐漸喪失本真,變成貪慕虛榮的人。
這樣的人即便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失去的卻更多,甚至一個不慎,還可能從天堂跌入地獄,變得一無所有。這並非誇大其詞,因爲我國就有人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她原本是國學大師,卻因太過於追求名利,喪失了初心,最終被萬人唾棄。
這個人就是于丹。說起于丹,我們對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曾經在《百家講壇》裏,用最淺顯易懂的語句將國學經典《論語》闡述了出來,讓人們對國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對學習國學的興趣。
毫無疑問,于丹確實在宣揚國學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是她讓國學走出國門,讓更多國際友人開始關注到中國國學。可是隨着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她一心做學問的初心慢慢變了,過於巨大的盛名讓她膨脹起來,開始將自己擺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言行也變得浮誇,形象和她國學大師的名號相差甚遠,這下子民衆可不買賬了,最終把她拉下了神壇。那麼于丹到底是如何走到這個地步的呢?
于丹出生於書香世家,受家庭影響,她自幼便酷愛國學,對國學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1989年,她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之後她開始參與一些電視專題片的策劃,並於1995年開始擔任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
當時的于丹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國內並沒有多少人認識她。直到2006年的時候,央視的《百家講壇》節目放出了于丹講述《論語》的專題節目,並連續播放了七天以後,大家才突然發現了這個滿腹經綸,侃侃而談的女子,並對她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節目中,于丹用最簡單易懂的詞語一一對生澀難懂的《論語》進行了解讀,並加入了她自己獨特的見解,讓觀衆們對國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並極大地激發了民衆學習國學的興趣。之後的幾年,于丹給觀衆們解讀了很多國學經典,這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古典釋義在她的解讀之下變得淺顯易懂,甚至很多外國華僑華人都愛上了觀看她的節目,並引發了他們再次重學國學的熱情。
此時的于丹一心致力於宣揚國學文化,她表示人人都有學習中國文化的平等權利。同時,爲了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于丹著作的一系列國學經典解讀書被印刷成了各個版本和多種語言,向海外發行,並得到了很多國際友人的熱烈反響。一時間,海內外民衆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而於丹也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名利,成爲了新一代的國學大師。
獲得了巨大盛名的于丹開始飄飄然起來,她一邊繼續誇誇其談地解讀着自己對國學的見解,向人們灌輸着“雞湯式”文化,一邊卻又做出了很多言行不一的事情,比如在國外講學期間,嫌棄酒店不好,飯局上直言不配和她喫飯等這些明顯和國學文化不符的事情。一個極負盛名的國學大師,卻做着和她形象完全不符的事情,這讓民衆如何接受?
所以漸漸地,民衆都發現了于丹的名不副實,也開始意識到她所謂對國學獨特的見解其實都是一些華而不實的廢話。於是不僅民衆開始抵抗她,就連很多名人也開始批判她。可是于丹對此卻完全沒有反省,她甚至不認爲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在網絡上批判那些嘲笑她的人。可是于丹不知道,人們可以把她捧上神壇,同樣也可以把她拉下來。
起初于丹在上海爲博士授課時,幾乎被趕下了臺。之後她又去給北大學子們開講座,結果北大學子根本不買賬,整場噓聲一片,甚至後來她還被北大學子轟下了臺。過不了多久,北大師範大學也宣佈免去于丹的所有職務,雖然原因不詳,但相信和她的人品有關。這個國學大師已經徹底被萬人唾棄,變得一無所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