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病毒疫情的最初暴发地中国同时也是投资者避开疫情风险的好去处,这个观点或许显得有些古怪。拜格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原本可以向所有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缓解各种压力,但这并不符合让中国企业减少债务依赖来实现增长的原则。

原标题:英媒:中国成投资者疫情危机“避难所”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9日刊文称,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成为了投资者疫情危机的避难所。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新冠病毒疫情的最初暴发地中国同时也是投资者避开疫情风险的好去处,这个观点或许显得有些古怪。

然而,无论从政策、宏观经济因素还是某些行业的强劲程度来看,有许多理由可以相信,与几乎其他任何地方相比,中国市场的前景都具有吸引力。

没错,中国正在遭受打击。但是,之所以对中国的看法相对乐观,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平洋两岸决策者的不同反应。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宏观对冲基金的创始人上周哀叹道:“发达国家市场的央行很快将一无所有。”他指的是美联储宣布接近零的利率以及已经在实施的各种量化宽松计划。

相比之下,中国似乎更有选择余地。新加坡星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泰穆尔·拜格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看起来很聪明”,因为“他们时刻准备应对新情况”。拜格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原本可以向所有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缓解各种压力,但这并不符合让中国企业减少债务依赖来实现增长的原则。相反,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银行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放贷。

此外,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在谈到对中国每日经济活动进行追踪时发现的复苏迹象时写道:“如果我们判断正确,中国将是第一个遭遇病毒、也是第一个摆脱由病毒引起的经济放缓的国家。”

这种乐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资产价格上,与其他许多市场相比,中国资产价格的弹性更大。人民币对美元保持了相当稳定的汇率,而债券市场则从外国投资者那里获得了创纪录的资金流入。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城市一度冷清的街道正开始回归常态。中信资本董事长、麦当劳在内地和香港连锁店的大投资者张懿宸说:“我们(餐馆)的90%都是开放的,我们的客流量恢复了80%。”

其他人也认同他的乐观展望。专门从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业务的睿亚资产的合伙人蔡瑞怡说,在世界许多地方,病毒暴发对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展现出来。但她说,在中国,“我们意外地看到了积极的迹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