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上映的電影《綠皮書》,因爲當時對這個片名無感,就沒去看。昨天,朋友強烈安利給我,說非常好看,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所以,忍痛花了六塊錢,在愛奇藝看的。其實也知道過幾天就能免費看了,但是強烈的慾望,還是讓我點擊了購買。

看完以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這六塊錢花得值啊,確實是一部好片子。這部影片講的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一個底層白人,受一個上流社會黑人的僱傭,跟隨他開車去到南方巡演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白人託尼是一家酒吧的保鏢,性格非常暴躁,屬於那種能動手就別吵吵的類型。因爲有人在酒吧鬧事,酒吧負責人大喊一聲“託尼利普”,我們的男一號閃亮登場,三下五除二的把鬧事的人爆打一頓,扔出酒吧。然而,酒吧也要停業整改,託尼失業了,他自嘲到,他又要重操舊業回家開垃圾車了。託尼生活的非常底層,沒文化,沒素質,只能去做最不入流的工作,而且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

然而即使這樣的底層白人,對黑人也充滿了歧視,託尼看到妻子用家裏的兩個杯子給上門維修水管的兩個黑人倒了兩杯水,他都默默的把那兩個杯子扔掉了,從這個鏡頭,就看到了,影片的核心就是在講,種族歧視。

偏偏託尼得到了一個就業機會,是去當司機,需要開車帶着僱主去南方,而他還需要一場面試。他去到僱主的住處,發現那人的家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單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房子就是相當昂貴的,是社會頂尖階層的人,纔有可能負擔的。而且等託尼坐到這家的椅子上,他完全被震懾了,他形容它爲宮殿,甚至在桌子上還放着一對相當完整且巨大的象牙。而他的僱主穿的像一個皇帝一樣出現在他面前,相當紳士,最令人意外的是,他是一個黑人。

託尼從心底裏是鄙視黑人的,他有相當強烈的種族歧視。可是爲了現實,爲了錢,他不得不接受這份工作,開始爲一個黑人打工。在劇中,這個黑人,擁有三個博士頭銜,是個享譽全國的鋼琴家,從小受着良好的教育長大,十分的優雅與紳士。跟託尼完全不一樣,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兩個階層。託尼的工作就是作爲博士的司機兼保鏢,跟隨博士完成在南方的巡演,爲期兩個月。

在旅程的開始,就有人給了託尼一本綠皮書,裏面記載了到了南方哪些旅館哪些餐館是黑人可以住的,哪些地方是不允許黑人去的,美其名曰是爲了讓你的旅途更順利,更方便,其實這分明就是白紙黑字的一本種族歧視書。

果不其然,這一路上,博士因爲膚色問題受盡刁難,他在臺上演奏時,受萬人追捧,託尼在給妻子的信中提到,博士在表演時,渾身散發着光芒,他不像黑人,他像自由之神,是的,託尼對博士的看法在一點點變化,甚至是對有色人種的看法也在悄然變化。然而演奏完了的博士,就又被那些虛僞的上層社會白人所鄙視。

他可以在舞臺上表演,但是他卻不能用那裏的洗手間,只允許他用那個室外簡陋的骯髒的簡易廁所,博士內心是憤怒的,他寧願讓託尼開車半個小時載他回賓館只爲上一趟廁所,也不願意受那份侮辱;他住的賓館也非常簡陋,因爲在南方,很多高檔的酒店都不允許黑人住,託尼住的比他的老闆都好,這是那時候真實的美國,有錢也沒用,你的膚色決定了你的命運。博士因內心苦悶在酒吧喝酒的空隙都會被那裏的白人流氓欺負,託尼爲他解決了一樁又一樁難事兒,兩人漸漸成爲朋友,託尼不再因博士的膚色而鄙視他,反而因爲博士的正直,善良,紳士,才華,而敬佩和崇拜他。

在一個雨天,託尼開車迷路了,警察攔住了他們的車,告訴他們黑人在天黑之後就不能再出來,甚至侮辱託尼,說他的姓氏拗口,他解釋自己是意大利裔,然後那警察就說,怪不得給黑人開車,託尼的姓氏決定了他自己也算半個黑人,然後託尼打了他。這個警察就該打死,他歧視你甚至可以因爲你姓什麼,後來託尼和博士都被送進了警察局,博士打電話給當時的司法部長肯尼迪解決了這件事,託尼洋洋自得,覺得博士有這麼大的後臺,爲什麼還要那麼低調,而博士卻說,因爲這種事,麻煩別人,感覺自己很羞愧。

託尼告訴博士自己纔是生活在社會最最底層的人,被所有人歧視,自己要開垃圾車每天清理垃圾,他所有的家人都生活在那種環境裏,而博士卻住在城堡裏。然後博士一直壓抑的情感完全爆發他說自己住在一個人的城堡裏,白人不接納他,黑人也覺得他高高在上,不屬於他們,他甚至不夠男人,因爲裏面有個情節表明博士是同性戀。他說出了自己所有的苦楚,他處在最尷尬的位置,他不知道該歸屬於哪裏,他是最孤獨最敏感最可憐的,我看到中間十分心疼博士。

在他們最後一次演出的時候,酒店的人把博士安排到一個雜物間,等待演奏開始,等博士想跟託尼他們一塊用餐時,被告知,酒店的傳統不允許黑人在那裏用餐,博士可以選擇把食物帶到那個儲物間去喫,或者去外邊找一個允許他喫飯的餐館,然後,他徹底憤怒了。他決絕的說,如果不允許他在那裏喫飯他就拒絕演出,酒店的人甚至想拿錢賄賂託尼,讓他去勸說博士,不要那麼頑固,就算曾經美國最有名的棒球明星們來到這裏,依舊不能在這用餐。博士對託尼說,要是你同意,我就爲他們演奏。託尼帶着博士憤然離場,博士已經承受了太多的歧視了,託尼決不允許他再受這種侮辱,作爲腐女的我,竟然感覺自己看到了愛情,總覺得他倆挺有基情的,可能是我個人問題。捂臉,害羞!

影片的結束,博士在跟託尼的相處中,漸漸打開心扉,開始真正的接納自己,並且也接納別人,他最後主動去到託尼的家裏跟他的家人一塊去過聖誕節。

奧斯卡近幾年的獲獎原則,有一條潛規則,那就是電影必須政治正確,《綠皮書》完全切中這個要點,並且這部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變,完全符合那時候的美國社會,引人深思,得獎真的算是實至名歸。美國的種族歧視感覺就跟中國的封建主義一樣,根深蒂固,即使在這麼先進的今天,也照樣存在,電影的意義就在於,傳遞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我們只不過是膚色不同而已,有一樣的人格,一樣的尊嚴,同樣渴望被尊重。放下偏見,這個社會充滿了歧視,窮被歧視,黑被歧視,矮被歧視等等等等。我想知道,歧視別人能讓你變得高貴富有嗎?放下固有的偏見,如果實在做不到友好對待,那就請做到平等對待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