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服装产业一向走在季节变换之前,和部分错过春季销售、订单大幅缩水的服装制造企业相比,王干友“宅”得底气十足,因为华兴保住了九成以上的订单。临安区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成立“惠企帮扶分队”,干部一对一入驻企业,全面掌握华兴员工来源地结构、受疫情影响返岗条件等信息。

浙江在线3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连晓佳 通讯员 徐婧静 郑超逸)这个春天,“空中飞人”王干友的航空里程几乎为零。作为浙江华兴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的老板,往年这个时段,他早就飞往国外,和各国客户商谈订单。但是今年疫情席卷全球,他决定安心“宅”在公司,专心推进复工复产。众所周知,服装产业一向走在季节变换之前,和部分错过春季销售、订单大幅缩水的服装制造企业相比,王干友“宅”得底气十足,因为华兴保住了九成以上的订单。

服装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堪称“激战区”,以外贸为主的服装制造业企业更是“激战区”里最惊险的“战壕”,稍不注意就会失去订单。疫情大考,为什么华兴稳如磐石,这背后又有什么秘密呢?

华兴羽绒:保住九成订单的复产底气

税务部门实地走访浙江华兴羽绒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帮助企业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数据牵线,打通员工返厂快车道

早在2月初,看着报表,王干友就喜忧参半:喜的是除了东亚客户因当地疫情取消订单,其他地区没有客户流失;忧的是工人没到岗,按期交付有难度。

“目前我们主要生产羽绒制品,大多数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虽说北半球的冬季刚过去,但是南半球的销售旺季即将到来。”王干友提到,贸易全球化让华兴的订单不局限于季节,生产线全年无休。如果现在能快速聚集人力、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今后不愁接不到单。

破解企业用工难题,抢人复工成了关键。临安区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成立“惠企帮扶分队”,干部一对一入驻企业,全面掌握华兴员工来源地结构、受疫情影响返岗条件等信息;在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后,及时对接社保等部门,并与安徽、贵州、江西等主要劳务输出地、返岗务工人员所在企业形成“三方互联”,通过返杭专列、包车等方式帮助员工返企上岗。目前,华兴共有41名员工通过政府开设的“复工绿色通道”返回临安,复工率达到80%以上,各条生产线都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税费减免,延长企业黄金生命线

用工难得到缓解后,王干友又开始为现金流发愁。疫情突然爆发,各行各业都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华兴受到的冲击同样剧烈。“我们有118名湖北籍员工,占总员工数的13%,虽然他们没办法按时返岗,但公司决定保留岗位,工资照发。”疫情当前,华兴的这一决定显得道义十足。这背后是118名安心“宅家”配合疫情防控的湖北籍员工,也是118个身处疫情防控一线而有收入、有保障的家庭。

然而,这份道义的成本并不低。2月份,华兴向未到岗职工支付工资共计81万,这让企业的资金流陷入紧张。现阶段,保障资金流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只要手头有资金储备,原材料采购、运输等问题都能慢慢解决。为了延长企业的黄金生命线,税务部门努力为企业保驾护航。“财务算了一笔账,目前我们已经享受了将近180万的税费优惠,华兴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大大减轻,这给了我们全体员工携手走下去的信心。”王干友表示。

转型升级,打造自动化智慧工厂

“对于企业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是场大考,考验的是危机应对能力。”王干友给华兴这次的应对打70分。“比及格要好一点,但离优秀还有一定距离。”

没被打个措手不及,这归功于华兴一直在走转型之路:打造“智慧工厂”,从服装“制造”晋级为服装“智造”。此前,企业已逐步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出效率。

“服装制造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之前一直依赖人工操作。但是随着人工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向上递增,变革迫在眉睫。”

下阶段,华兴计划用大数据精准控管生产全流程。以往靠人力,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会导致订单延期;如果实现深度自动化,每一道工序的耗时,都能精准算出,企业将对订单交付时限和后续接单能力有了更准确的掌控。

“我们外有政策扶持,内有‘智造’升级。”对于未来,王干友信心十足。“如今最难的关已经熬过来了,只要希望在,春天一定会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