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可能各位读者都不会陌生,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东周时期的中山国。中山国,是由白狄建立的一个国家,存在时间长达350年之久。然而对于这个古国,人们能够查阅的只有史料中一些零星记载。直到1974年,一方铜案的出土,才为我们揭开了古代中山国的神秘面纱。

▲中山国象征——“山”字形礼器

这一年,河北省文物部门接到汇报,称平山县三汲乡的农民正在进行大规模平整农田,在附近两座大土丘取土的过程中,意外挖出了一些古代文物,甚至一些器物还遭到了人为破坏。得知这一消息后,考古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并进行抢救性发掘。在一番清理后,“中”字形的墓室格局已经基本显现,这无疑证明墓主至少是一方诸侯,然而在众人感到兴奋的时候,却遗憾地发现主墓室已经遭到了严重盗掘。

▲中山国都遗址

然而在三天之后,附近民工在取土时,不小心踩了个大窟窿,还差点儿掉进去。这引发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结果清理之后发现,这原来是一座与主墓室毫不相连的冥器库,这种墓葬形式后来也被证明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陵墓所特有的。正是因为谁都不知道冥器库的存在,因而大批珍贵文物才得以躲过豪杰。经过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在1号墓两侧库中出土了大量风格明显不同的器物,比如错金银双翼神兽、十五连盏铜灯,以及今天子渊将要介绍的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铜案上覆盖的漆质模板已经彻底腐朽,而方案本身也被泥土压得变了形。经过文物修复师近一周的努力,才最大限度地将其恢复原貌。据专家研究,整个铜案采用了一种名为“错金银”的失传工艺,由78个独立零件组成,经过22次铸接、48次焊接才最终成型。在方案左侧的边沿内上刻有十二个铭字文,记录了成型时间、制作部门和工匠的名字,具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一直以来,文物部门都非常重视这件珍宝,不准任何人翻模复制,而一些打算以其他手段复制的机构,最终也因工艺太复杂而无奈放弃。

▲中山国错金银器物近照

此案高36.2厘米,边长为47.5厘米,重约19公斤,周身饰错金银花纹。在方案底部,是四只象征富贵平和的梅花鹿,而且根据中国人喜欢成双成对的特点雄雌各二。四只鹿安详地蜷卧于地,轻抬起头,共同托举起了一个圆形的底座。底座上面则是翱翔飞舞的四条神龙、四只彩凤,神龙气宇轩昂,彩凤回首轻吟。四条龙的首部类似古代建筑常见的斗拱,又托起了上一层的案框。

▲河北博物院外景

底座为圆,案框呈方,方圆相容无疑蕴含着天地相和之道。而且该案虽然出现的动物数量繁多,但由于布局结构的巧妙,不仅不让人觉得混乱,反而让人觉得视觉内非常充实饱满,结构之精妙实在让人叹服。再加上错金银工艺的熟练运用,使得龙鳞凤羽甚至鹿身上的花纹都呈现得惟妙惟肖,在阳光下显得光彩熠熠,美丽程度难以言说。最难得的是,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一改以往“龙飞凤舞”的动态场面,选择以动衬静,结构平稳却舒展,整体呈现出一种安详平和的静态之美。时隔千年,由鲜虞人建立的中山国早已消逝,但是这座极具特色的铜方案却静静陈列于河北博物院,接受往来游人的参观欣赏。

参考资料:

《东周列国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