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仿明朝嘉靖萬曆五彩、雍正仿明朝成化鬥彩,到了乾隆時期更是遍仿歷代名窯,集仿製之大成。

仿哥釉葉式洗清乾隆

後代仿製前朝佳器,不能說是簡單模仿和複製,畢竟能被仿製的佳器都是陶瓷史上的經典,仿製是對經典的致敬,也是一種創造性模仿。今天要說的明清仿汝窯瓷器就是如此。

仿汝釉三羊梅瓶清乾隆

自汝窯瓷器出現併入貢御用之後,聲名大噪,北宋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曾經嘗試過復燒汝瓷,但是,大多數製作比較粗糙,相比真品,可以說是差距很大了。唯有清代,算是真正仿出了汝瓷的神韻。

仿汝釉圓洗清乾隆

康雍乾三代帝王中,雍正的品味最高。雍正帝中年登基,近四十年潛心讀書修學,靜心體悟佛道,形成了內斂、深沉的心性,基於此,他也有了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修養,反映在瓷器上,一改康熙朝的剛勁硬朗,趨向柔美精雅,宋瓷的典雅內斂算是正中雍正下懷。

仿官釉琮式壁瓶清雍正

雍正六年,雍正帝命宮廷畫師繪製了一件不同尋常的長卷《古玩圖》,這件高62.5釐米、長近二十米的手卷上,彩繪了近250件含括從新石器時代到雍正年間各種精選的陶瓷、玉器、青銅器和其他古物。

其中,瓷器包含了宋汝、官、哥、定、明永宣、成化、嘉萬等歷代名窯瓷器,在最顯眼位置上,擺放的是一件汝窯碗,最巧的是,這隻汝窯碗後來還被乾隆刻上了御題詩,可見這對父子都很是喜歡這隻汝窯碗。

清宮舊藏《美人圖》中的第四幅爲《胤禛妃行樂圖》(又名《博古幽思圖》),圖中仕女坐於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背景是櫥櫃式多寶格,多寶格內,北宋汝窯水仙盆、三足洗以及美女身後顯露出的大半個汝窯花形盞託和商周青銅觚、明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玉雕紫檀插屏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具有典型的皇家富貴氣派。

“十二美人圖”《博古幽思》

多寶格中這件汝瓷水仙盆現在是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汝窯三足洗現藏於北京故宮,都是傳世汝窯名器,雍正帝心儀汝瓷,可見一斑。

根據唐英的記載,雍正時期仿燒汝窯器,主要有兩種,均模仿汝窯器,爲醬色胎、天青釉,但一種有開片“魚子紋”,另一種則沒有開片。目前存世的雍正仿汝器,均爲細開片、灰白胎。

仿汝釉長方盆大清雍正年制款

雍正仿汝,雖然以汝窯器爲藍本,亦步亦趨,但有形而無神,仔細觀察,就可發現雍正仿品還是典型的雍正風格。

乾隆好古,更勝其父,仿品器型也以陳設器和文房用品爲主。乾隆在看到唐英制作的仿品後,曾賦詩稱讚:“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

仿汝釉花囊清乾隆

只是相比雍正朝仿品,更多標準化、程式化作品,缺少了些許變化和靈氣,顯得呆板無神。

時至今日,汝釉的製作早已不是皇家的專享,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擁有一件,甚至一套汝窯瓷器,與它的發明者宋徽宗一起,返回那場天青色的夢境之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