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醫務烈士”子女高考加分,合情合理合規)

褒揚烈士,撫卹優待他們的遺屬,是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犧牲做出的“回饋”。

媒體:爲“醫務烈士”子女高考加分合情合理合規

▲爲在此次抗疫中被認定爲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入學考試加分,是對既有規定的遵循,也是一種政府踐諾。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我國多地出臺了對防疫一線醫護人員的關愛舉措。黑龍江近日也發佈專門通知,在提高疫情防治人員薪酬待遇、做好工傷認定和待遇保障等多方面,對參與疫情防治的醫務人員予以關愛;同時還明確被認定爲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參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的,在文化課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20分。

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在疫情防控中所發揮的作用、付出的辛勞乃至犧牲,是全社會有目共睹的。也因此,保護關愛一線醫護人員,落實對他們的待遇保障,自疫情發生後,從中央到地方,先後都有相應舉措,且有着相當的社會共識。此前,個別地方出臺對醫護人員子女入學考試加分的措施,曾引發社會討論。但如黑龍江這般,對被認定爲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加分,則完全是有規可循,更有充分的道義支撐。可謂合理合情也合規。

烈士,通俗說就是爲社會正義事業而犧牲的人。那些倒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都可能被認定爲烈士。對這部分人羣遺屬的撫卹優待,當然要體現出特殊性,配得上他們爲社會公共利益所作出的犧牲。就此,國家出臺有專門的《烈士褒揚條例》。其中明確規定,烈士子女報考高等學校本、專科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降低分數要求投檔。而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高考加分合計“不得超過20分”。

由此可看出,黑龍江對被認定爲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高考給予20分加分,既體現了對烈士子女的最大關照力度,同時,又完全在相關規定所允許範圍內。

中高考加分,事關社會公平;學位也可以說是社會最稀缺的資源——考試加分,的確不容隨意化。但是,給烈士子女加分,一來加分對象是極少數羣體,且標準明確,對考試公平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二來,拿出最稀缺的資源撫卹優待烈士遺屬,彰顯的是一種國家和社會態度,是與烈士的犧牲相對等的國家“最高級別”褒揚體系中的一部分。

正因爲此,我們看到,高考加分政策在過去的30多年中雖經歷多次調整,像2018年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奧林匹克競賽等多項加分項目,但是,給烈士子女加分卻一直延續至今,也是目前全國高考僅有的5個加分項之一。這背後體現的,其實是對烈士褒揚和烈士遺屬撫卹優待一以貫之的國家態度。而這方面也素來有着高度的社會認同基礎。

有關醫護人員子女入學考試加分的話題,在最近的輿論場引發不少討論。但這其實主要針對的是那些缺乏明確規定的加分政策,與從來就有制度規定、歷史基礎和社會共識的烈士子女加分待遇,完全是兩回事,兩者不應混爲一談。

事實上,黑龍江出臺的加分政策,恰恰體現了對既有規定的尊重和對不同羣體的合理區別對待。如獲得表彰及被認定爲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可就近就便入讀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被認定爲烈士及獲得表彰的醫務人員子女報考高等學校,提供備考、應考、志願填報等環節專項服務。但享受就近就便入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當地中考照顧政策,以及高考加分的,只能是被認定爲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這其中的“分寸”把握,以及對社會“最大公約數”的尊重,值得借鑑、推廣。

烈士,爲社會公義付出了最極限的犧牲。褒揚他們,撫卹優待他們的遺屬,是國家和社會對他們的犧牲應有的“回饋”,也是維繫社會正向價值、培育健康的正義觀、公平觀不可或缺的行動示範。在這個意義上,爲在此次抗疫中被認定爲烈士的醫務人員子女入學考試加分,是對既有規定的遵循,也是一種政府踐諾,各地都該儘快依規明確好、落實好。

盛雨晴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盛雨晴_NBJS102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