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部《伴你高飛》電影裏,艾米無意中發現的野雁蛋孵出來的小雁,便爲他們父女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搭建了一座溫馨又可愛的橋樑,這個橋樑,甚至與父親的愛好密切相關。電影將故事原型轉化爲父親和艾米兩個人,影片中艾米的父親,熱衷於發明創造,喜歡駕駛飛機,有着很大的冒險精神。

1996年上映的電影《伴你高飛》又名《返家十萬裏》,是由導演拉羅爾·巴爾蘭德創作,這位導演的作品並不多,但其立意與出發點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伴你高飛》主要以小女孩艾米與父親之間的情感生疏爲切入點,一羣野雁的出現,改善了他們的父女關係,也是促進劇情發展的重要因素。整部影片用一種溫馨而治癒的拍攝方式,在濃濃的親情裏,深藏着人與人之間的愛,和人對自然的熱愛。將環保理念融入其中,是這部電影的迷人與成功之處。

由於野雁的生理本能與天性,使得它們會把第一眼看到的生物視爲自己的“媽媽”,爲了讓野雁與主角之間形成更加親密的關係,影片從它們還是野雁蛋的時候開始拍攝,經歷了一年四季,因此也將野雁的成長記錄了下來。

影片名稱有三重意義,即是小女孩艾米陪伴着野雁飛往蔚藍色的高空,抵達溫暖的歸屬地;也是野雁伴隨着艾米的成長,讓艾米成爲一個更加勇敢的、有憐惜之心的人;此外,艾米與父親之間的互相影響,亦使得他們的父女關係更加成熟。

雖然整部劇情簡單平緩,但它有着極具豐富的價值內核,值得廣爲推崇。爲“特殊家庭”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孩子相處提供了借鑑

家庭環境與父母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影響少年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在該階段,父母的陪伴教導,也會成爲少年未來道路選擇的參考依據。

從小父母離異,讓艾米與其他普通的孩子有所不同。一次交通事故奪走了艾米母親的生命,繼而讓十三歲的艾米不得不與許久未見的父親生活在一起。

面對古怪的父親,以及家裏奇怪的發明設備,加上父親的“新女朋友”,這讓艾米從內心對父親有一定的排斥,更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

在很多影視劇裏,一些“特殊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單獨撫養孩子,他們不僅要去改善經濟狀況,也要照顧家庭日常起居,更要擔任着“父母”這兩個角色。

大部分情況下,很多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都比較生疏。缺乏正確教導不說,大人們並不瞭解,與豐沃的物質相比,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與鼓勵。

熱播劇《小歡喜》裏,喬英子父母離異,母親宋倩認爲給孩子創造優質的生活條件,嚴厲對待英子的學習和交際是“爲她好”。而父親喬衛東,卻從英子的喜好入手,鼓勵英子在學習之餘要放鬆身心,這也是英子比較偏愛父親的原因。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緩和,往往很難憑藉雙方自身的力量去化解。人的自尊心,以及對某些教導方式的愚鈍無知,讓交流存在障礙,亦是阻斷親密關係形成的重要所在。因此需要藉助一些外界的橋樑,去拉近和改善他們的相處方式,繼而促進情感交流。

在這部《伴你高飛》電影裏,艾米無意中發現的野雁蛋孵出來的小雁,便爲他們父女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搭建了一座溫馨又可愛的橋樑,這個橋樑,甚至與父親的愛好密切相關。

對於十三歲的艾米來說,失去母親是一件極其悲痛的事情,短暫的迷失與沉默,也是正常的表現行爲。小雁的出現,爲艾米的生活帶來了一道生動璀璨的光。小雁需要她的照顧,讓艾米感覺到自身被需要的重要性,這也爲她的生命創造了更多活力。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爲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小雁的到來,激發了艾米內心的保護慾望,讓她有了安全感和歸屬感。這在馬斯洛需求中屬於“社交需求”,即艾米要求被接納,愛護,關注,鼓勵以及支持的需要。

破殼而出的野雁小小的腦袋,圓溜溜的黑色小眼睛,動聽的叫聲,以及對艾米的依賴,是幫助艾米從失去母親悲痛中走出來的最好治癒。同樣,也因此將她與父親之間緊緊地牽在了一起。

這位父親雖然在之前“不稱職”,但自打艾米回到他身邊之後,他儘可能地站在女兒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幫助女兒呵護小雁,鼓勵她,陪伴她,共同克服了重重磨難,最後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將這些成長後的野雁們送到了溫暖的、糧食充足的南方。

這一過程中,善良溫和的繼母的默默陪伴與付出,亦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彼此親密關係的形成變得更加簡單。

在電影《海蒂和爺爺》裏,居住在山裏不善言辭的爺爺,有着孤僻的性格,但他外冷內熱,默默地對海蒂的付出逐漸拉近了他們彼此的距離。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一書中寫到:你的親密關係伴侶,都是用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它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樑。

當艾米與父親之間的親密關係得以形成,也使得他們都可以勇敢地正視內心需求,發現人生的光明道路。

真正的熱愛讓人有冒險精神,也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

不難發現,影片中艾米的父親熱愛發明,有着強烈的探索與冒險精神,同樣,這種精神是促進社會與科技發展進步必不可少的基礎。

常言道,人生在於折騰,但這種“折騰”指的是積極向上的,具有正面意義的行爲,而艾米與父親的“折騰”,亦是屬於一種積極的倡導。這部影片在改編時,有真實的原型。也是影片的編劇:William (Bill) Lishman,他是加拿大的一位藝術家,和超輕型飛機的愛好者。1988年時,他帶領了十六隻野鵝從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飛到美國弗吉尼亞,曾被ABC電臺跟蹤報道。

電影將故事原型轉化爲父親和艾米兩個人,影片中艾米的父親,熱衷於發明創造,喜歡駕駛飛機,有着很大的冒險精神。師天浩在《中國創新者需具備冒險精神》一文中提到自己的觀點:雖然如今中國創新者創造了無數商業上的奇蹟,但那些改變世界,讓生活變得不同的科技發明,一定是從冒險開始的。未來那些對社會產生顛覆性影響的事物,一定是從這些冒險家手中創造出來。

在父親的逐漸影響和鼓勵下,艾米腦海中的熱情也被激發。一個是出於對飛行的熱愛,一個是出於對野雁的強烈保護。正是如此,才讓他們做出了震撼人心的舉動——跨越萬里將野雁送回南方,這種冒險性的行爲,爲人們對自然和生態的保護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無論如何,人都應當遵循自然法則,愛護環境和生物,纔可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

近年來,全國的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在人類的過度利用下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各類報道中的相關案例也屢見不鮮。

2019年年初,研究人員在海底深處的動物腸道內,發現了大量的塑料物質。死亡的信天翁實體內,也有不少的塑料殘存。

2019年8月份時,科學家在北極的雪當中發現了塑料顆粒。

由Alfred Wegener極地海洋研究所的Melanie Bergmann博士領導,Bergmann和一組科學家分析和比較了來自北極,瑞士阿爾卑斯山和德國某些地區的雪樣本。平均而言,來自北極浮冰的樣品每升含有1760個微塑料顆粒,而歐洲地區樣品的塑料含量是這個數字的20倍。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也寫道:“從歐洲大陸到北極的雪樣中檢測到的高塑料濃度表明了嚴重的空氣污染,並迫切需要重點研究空氣中的塑料顆粒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的影響。”

不只是塑料,人類的更多行爲,正在漸漸地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一些人爲了獲取象牙作爲裝飾品,或者將其高價售賣因而捕殺大象,對動物羣落的組成,甚至整個生物鏈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野雁作爲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更應受到善待。爲此,臺北市還專門建立了“野雁保護區”。

而影片中的父親,在當地有關部門對其居住地進行開發時提出了拒絕,原因是那樣會毀掉周圍的環境。確實如此,對樹木進行砍伐,不僅會影響新鮮空氣與河流,也會奪走了大量生物的巢穴,使它們沒有了棲息地,也讓更多動物的繁衍因此斷絕。

當艾米照顧的野雁成長到一定階段時,政府不允許家養要將野雁收回。如此一來,野雁也即將面臨着無法預測的未來,或死亡滅絕,或被“囚禁”失去天性。

影片中的父親這樣教導女兒,由於本性使然,野雁終究會長大,總是要飛走的。他們的行爲和觀念,都在告訴我們,應當嚴格遵循自然法則,如果有所違背,勢必會破壞生物鏈和生態系統的平衡,嚴重的話就會危及人類的生存。他們也在用自己的行爲鼓舞人們,要去做一些看似微小實則偉大的事情。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這部電影,它也適合每一個階段的人去觀看,讓我們在感受親情的溫暖和諧,與大膽追求夢想的同時,更能夠從自然與動物的角度,激發人們對這些小生物和大自然的愛護與憐惜之心,爲自然界環境的穩定和諧作出一些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