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優待條件也就是民國政府每年給溥儀等人400萬銀兩的生活費,以外國君主之禮對待,還準溥儀一行人暫居紫禁城內,這一住就是12年。”衆目睽睽之下,載灃也被這舉動弄得手足無措,便連忙哄道:“快完了~快完了~”這時臺下羣臣議論紛紛,溥儀依稀能夠聽到“不吉利、影響國運”等字眼。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由少數民族統治,但從皇太極改國號爲“清”時,已綿延了268年,共誕生12位皇帝。其中有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的努爾哈赤、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康熙、“以勤先天下”的雍正等著名皇帝,他們死後都在紫禁城中設有靈位,但大清共有12位皇帝,可紫禁城中卻只有11個靈位,這少的一個靈位又會是誰的呢?

熟讀清史的人想必已經猜到了,缺的正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他是攝政王載灃的長子,三歲時就被病危的慈禧下令召進宮,扶持他登基稱帝。這就像是慈禧找不到合適人選了,隨便挑一個用來搪塞列祖列宗和天下臣民一樣,畢竟一個三歲小孩又懂什麼呢?但慈禧已然有心無力,因爲她自己也沒多少時日了。

溥儀兒時照片

就這樣,年幼的溥儀登上了皇位,他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提到過登基當天的情形,那是1908年12月2日,由於登基大典的過程極其繁瑣冗長,令三歲的他不耐煩的哭了起來,邊哭邊問父親載灃:“什麼時候完啊?”衆目睽睽之下,載灃也被這舉動弄得手足無措,便連忙哄道:“快完了~快完了~”這時臺下羣臣議論紛紛,溥儀依稀能夠聽到“不吉利、影響國運”等字眼。

電影《末代皇帝》中的劇照

結果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廷受形式所迫,不得不接受民國政府的優待條件,準備退位,但《退位詔書》卻是以隆裕皇太后的名義頒佈的。這優待條件也就是民國政府每年給溥儀等人400萬銀兩的生活費,以外國君主之禮對待,還準溥儀一行人暫居紫禁城內,這一住就是12年。

溥儀在紫禁城房頂上的照片

直到1924年11月5日,18歲的溥儀及“遜清小朝廷”的跟隨者才被直軍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下令驅逐出宮,結束了在紫禁城的生活。後續一系列的投靠日本人、在僞滿洲國稱帝就不做詳述了。溥儀這一輩子經歷了大起大落,無盡坎坷,晚年才得以重獲新生,成爲新中國的一個公民,着實令人唏噓不已。

溥儀戴滿勳章的照片

而他死後被葬在了八寶山,後又被移葬在光緒帝陵墓附近,也算是落葉歸根了。只不過由於是退位的清廢帝,他死時這世界早已變化萬千,因此有學者認爲他的靈位再也沒有資格設在紫禁城了,況且那時候也不興設靈位這一套了,所以紫禁城中只有11個大清皇帝的靈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