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要爲大家帶來的內容來自精編作文素材36講中的社會篇,主題詞是“浮名”。今天要爲大家帶來的內容來自精編作文素材36講中的社會篇,主題詞非常簡單,叫做“真相”。

有部分考生私信小7提到:《綜合素質》看似簡單,但其寫作隨時都可能是“翻車現場”。對此感到非常疑惑,不知道該怎麼進行作文備考……

對寫作備考感到迷茫的小可愛們,趕緊來這裏呀!善解人意的小7爲大家準備了寫作“大餐”啦,請盡情享用。

接下來,小7開始“科普”了:

一、教師資格證寫作評分標準

二、教師資格證寫作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三、教師資格證寫作備考攻略

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個點就是:寫作評分標準。這裏,小7用一張圖呈現給大家。大家可以根據評分標準準備和提高寫作部分。

一、寫作評分標準

《綜合素質》作文怎麼寫?評分標準如何?衝刺攻略又在哪?

從這張圖裏,我們不經過學習就可以改變的就是書寫和語言表達!漂亮的書寫也是可以加分的哦。

而通過學習,可以提高的就是立意、結構和內容等等。其中,通過學習提高的部分正是寫作拿高分的關鍵。

廢話不多說啦,小7圍繞提高寫作說幾個該明確的問題吧。

二、教師資格證寫作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1.寫作文體

從表達方式上看,文體主要分爲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等等。那我們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選擇哪種文體呢?關鍵是——看題目要求!

當題目要求寫論說文或論述文或議論文時,我們就寫議論文,不要寫其他文體;

當題目要求文體不限時,我們通常寫議論文、散文或記敘文。

考慮到幾類文體中,議論文屬於萬能文體,容易掌握,且國考筆試屬於通過性考試而非選拔性考試,所以小編建議大家備考議論文寫作即可。

議論文可以這樣寫:首先提出問題(引出話題),然後分析問題,最後解決問題(或者總結分論點)。建議寫6到8自然段。這是基本的結構問題,可以在考試時列個提綱,然後填充內容。

2.寫作主題

有些考生提到,考試中最怕的就是寫作主題就是教育類的。

其實,不用太擔心啦。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寫作並不完全是教育類主題的。

請看2018年上(小學)和2017年下(中學)的考試寫作真題。

《綜合素質》作文怎麼寫?評分標準如何?衝刺攻略又在哪?

《綜合素質》作文怎麼寫?評分標準如何?衝刺攻略又在哪?

看上述作文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作文要求中未出現過涉及教育理論的字眼,命題立意也更多的向三觀傾斜,着重考查考生對於材料的解讀,對於社會、生命、價值的思考。

尤其是在2017下和2018上兩次考試中,甚至出現了像”共享單車“、”濟南老站“這樣緊密貼合時事的話題材料。

這種去教育化的命題方式,一方面有助於各種專業背景的考生都能順利備考答題,避免專業優勢或缺陷;

另一方面對於寫作本身來說,更加開放的命題意味着更廣闊的立意和寫作空間,可以充分反饋考生在”寫作能力“而非”教育知識“上的差距。

所以,各位擔心作文考察教育命題的小可愛們,可以稍微放心一下啦~

這裏呢,小7還要多說一句,教師資格證考試畢竟是一門教師准入考試。

如果考生能夠在題目材料中未出現教育現象、理論和寫作要求的前提下,寫出教育主題的文章,或者在文章的某一部分中體現出寫作主題與個人教育認知的結合,考官必定會眼前一亮。

當然這是加分項不是必選項,教育理論基礎紮實的小可愛不會喫虧的。

3.低分的其他因素

我們”一起考教師“有作文批改課,一線的老師再爲學員進行批改時,發現許多學員作文得不了高分,是因爲有比”審偏題“更嚴重的錯誤:

(1)文章錯別字、標點問題嚴重,一篇文章下來小錯連連;

(2)文章大白話當道,口語化過於嚴重;

(3)文章邏輯混亂,分不出中心論點、分論點和論據;

(4)論據適用不靈活,一個素材往往只需正確轉換就可以適用多個話題,但考生缺乏這種能力,使用起來盡顯牽強。

以上這些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個個致命,很多小夥伴都是這樣栽在了作文上,導致以一兩分只差無緣70分。

又到了和大家分享寫作備考攻略的部分啦,保持耐心繼續往下看哦。

三、教師資格證寫作備考攻略

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與其一味地祈禱考試時遇到自己擅長的主題,不如靜下心來,努力地備考,在有限的時間和素材裏,想想怎麼用於不同主題的寫作之中。

關於備考,小7有以下建議:

《綜合素質》作文怎麼寫?評分標準如何?衝刺攻略又在哪?

1、準備素材

搞定了寫作結構,通過審題也能確定主題和立意,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填充內容,使內容變得更加充實。這內容,就由平時積累的素材組成。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素材庫裏多準備點東西,等下筆寫作時,便很輕鬆啦。因此,要想很好地填充寫作內容,準備素材顯得尤爲重要。

一字一句地背素材,好難記哦。這時,小7建議抓住素材的要點。

比如它體現了某個人物的什麼精神,我們只需要對素材本身瞭解個大概就行了。

下邊舉例說明一下:

素材:朱自清寧願餓死,也不願領美國的救濟“粉”,也不允許家人領。臨終前,他對妻兒說:“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麪粉的文件上籤過名的,我們家以後決不買國民黨發售的美國麪粉......”

朱自清的民族氣節受到毛澤東的高度讚揚:“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這個素材很簡單,就是朱自清因反對美國對中國的不良居心,寧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中國人在大事面前,是有骨氣的。

那我們應該怎麼用呢?只需在段首或段尾進行點題就可以啦!比如我們想要重點突出周恩來總理守信,我們就可以這樣操作: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被毛澤東同志稱爲“有民族英雄氣概的有骨氣的人”。

素材用到寫作內容上很簡單,小7考慮到大家自己蒐集素材太耗費時間,這裏給各位小可愛準備好啦!

《綜合素質》作文怎麼寫?評分標準如何?衝刺攻略又在哪?

大素材1:

今天要爲大家帶來的內容來自精編作文素材36講中的社會篇,主題詞非常簡單,叫做“真相”。

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故事叫做“哈佛凌晨四點半”,對我來說,提起哈佛大學,一股羨慕之情就油然而生。因爲哈佛大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頂尖學府,是當之無愧的象牙塔尖,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一羣天才和學霸的聚集地。而這篇我們提到的文章,之所以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這與它頭頂的名校光環是密不可分的。

此文描述的是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四點半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學子們深夜奮發圖強的故事,傳達了“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的思想。我們都知道,不怕別人比你優秀,就怕比你優秀的人,還都比你努力比你拼命。這個邏輯乍一看,是不是特別的合情合理?這就是它引發無數人的共鳴和感慨的原因,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認爲,果然人家哈佛學子的優秀都是有原因的,然而就讀於哈佛商學院的留學生李柘遠通過調查發現,凌晨四點的哈佛大學與其他任何一所高校,都沒什麼區別。無論是師生,還是教職員工,大家無一例外都同樣沉浸在睡夢中。原來這篇被國人瘋轉的爆文其實只是一個謊言,或者說只是一篇吸引眼球的“僞雞湯文”。這可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

這個事件背後,發人深思之處不少。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把這種極具爭議的社會事件寫進自己的文章裏去呢?在這裏,我將爲大家提供三個可用的角度,供各位參考。大家可以針對這三點來進行立意和構思。首先,我們來談談“效率”。大家都知道,對於我們每個現代人來說,不管你是在學習還是工作,“更快的速度”都是我們永恆的追求。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確實能加快我們前進的腳步,但是哈佛大學的精英是否只憑借“勤奮”就能取到今天這樣傲人的成就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事實上,他們學習非常講究方法,但卻從未以刷夜爲榮。“效率”纔是他們事半功倍、取得成功的祕訣。

勤奮是成功的必備前提,絕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第二個角度,我們從“求真務實”來切入。坦白講,這篇文章的騙術並不高明,但有了名校光環的加持,人們就情願相信這種缺乏根據、經不起推敲的道聽途說。在現代社會,很多人迷戀於通過碎片化閱讀的方式來獲取信息,而不願花時間探求真相。我們都知道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此我們需要時刻牢記,道聽途說不可信,調查纔是求真務實的出路。因爲人云亦云,就會輕易被假象矇蔽。再來看第三個角度,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近幾年來非常火爆的“成功學”了,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線下的實體書店中,這一類的文學總能引發大家的關注。這篇極具煽動性的雞湯文也是它們其中一員。之所以可以風靡網絡,是因爲它找準了人性的弱點,完全地迎合了大衆的心理。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雖然無法逐一甄別,但也絕不可以照單全收。畢竟“雞湯”到處有,缺的是分辨真僞的眼睛和求真務實的精神。

這是今天的第一個故事。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故事。

這個事件就更加具有爭議性了,相信很多同學第一次聽到“羅一笑”這個名字,就是通過一篇短時間內攻陷了所有人的朋友圈的文章,那就是“羅一笑,你給我站住”。這個文章題目起得非常巧妙,任何一個讀者看到這裏,恐怕很難抑制住自己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這篇文章是某雜誌社主編羅爾在其公衆號上發佈的,講述了他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兒再次病危後自己和妻子的悲痛和無奈,同時透露家境因孩子患病而日益困窘。

這篇文章受到了公衆的廣泛支持,羅爾本人通過文章讚賞和轉發共募得資金250餘萬元。然而沒過多久,事態反轉,有人爆料稱羅一笑的治療費在醫保報銷後其實很少,羅爾的家境也不窘迫,遠非他自己聲稱的那樣山窮水盡。他非但不窮,還坐擁三套房產,雖然他在接收採訪時辯稱房產各有用途,但對於他的這套說辭,網友並不買賬,仍痛斥他利用女兒的疾病騙取公衆同情心,搞“帶血營銷”。一時間,網友們議論紛紛。羅爾的形象也從一位愛女心切的慈父,變成了令人唾棄的小人。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好好反思,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誠信危機、爲何會有人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採取這樣無下限的營銷方式爲己謀利。針對這則素材,同樣地,我還是給各位提供三個立意角度。

首先,我們說說“誠信”,誠信是大家公認的一種美德,可惜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爲了利益,將它拋諸腦後,羅爾就是這麼一個人。募捐本是無罪,但是處心積慮搞套路,絲毫不講誠信,那就是居心叵測。這是最不能讓公衆接受的點。而將募捐精心策劃成一場騙局,簡直稱得上是蓄意作惡了,這種行爲委實令人不齒。所以說募捐也好,營銷也罷,誠信都是決不能觸碰的底線,任何人都絕對不可以讓社會大衆的愛心淪爲謀利的套路。第二角度我們從“社會信任”來說,羅爾寫出這篇文章,靠“賣慘”收割同情,透支社會信任,也令救助者心寒。這種充滿惡意的行爲如果放任不管,勢必有人效仿,最終導致的後果是整個社會道德敗壞,人與人之間失去起碼的信任。這是我們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信任是社會安定、國家和諧的基石,透支社會信用的行爲必須被及時扼殺。接下來我們來看最後一個角度,那就是“辨別能力”,是人們不假思索的輕信使“羅爾們”得逞,利用善心去牟利、去斂財,這告誡我們,做善事也必須要三思而後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獨立思考,千萬不能盲目被網絡信息所左右。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既然享受到了福利,同時也必須面對相應的風險。增強辨別真僞的能力,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是當代人必不可少的技能。

到這裏我們今天的兩個故事就全部講完了,咱們再來簡單回顧一下它們的共同之處,同樣是網絡爆文、同樣風靡社交媒體,但最後它們卻不約而同地走向了反轉。勵志雞湯、煽情好文,原來最終不過是披着華麗外衣的騙局,這一切令人痛心,卻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信息時代,保持警惕、擦亮雙眼,才能看清浮華之下的本質。

《綜合素質》作文怎麼寫?評分標準如何?衝刺攻略又在哪?

大素材2:

今天要爲大家帶來的內容來自精編作文素材36講中的社會篇,主題詞是“浮名”。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這句話因爲其深刻的哲理而享譽世界、經久不衰。直到今天,它仍舊適用。多樣化的價值觀和開放的社會氛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無限種可能;同時,快節奏的生活,五光十色的大都市,也讓人頃刻之間便迷失了方向。對名利的追逐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被一時的浮華遮住了眼睛,矇蔽了本心,就會自然而然地誤入歧途。面對浮名,保持理性和謙卑,看清其易逝的本質,才能走得穩健。

今天給大家帶來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一個來自學術圈,一個來自娛樂圈,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有着不容忽視的緊密聯繫。去年年底,某知名影星因爲學術造假事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花費多年時間悉心打造的“學霸人設”在一夕之間崩塌,隨之引來罵聲無數。這血的教訓警醒世人,玩什麼都別玩造假,裝什麼都別裝學霸。

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故事同樣事關“學術造假”這一話題。2017年4月,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曾以涉嫌造假爲由,將發表於旗下刊物的107篇論文撤稿。而這些論文,無一例外,全部來自中國。此消息一出,媒體瞬間炸開了鍋,記者們順藤摸瓜,將500餘名涉嫌造假的中國醫生姓名和單位公之於衆。由於不少作者將稿件交付第三方機構做語言編輯,因此尚不清楚作者是否知曉和參與了機構的造假過程。採訪中,期刊總編表示,撤稿是爲清除不良的科學記錄。目前尚無涉嫌造假的作者和所屬單位出面對此事進行澄清和說明。這樣大規模的撤稿事件,在學術圈是史無前例的。這暴露出,學術不端早已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事實。107篇論文被撤,究竟扇了誰的耳光?

事件背後折射出的誠信危機和道德隱患令人擔憂。這件事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第一個就是“說真話”。我們都知道做學術講究實事求是,如果連學術界也造假成風,豈非國民之不幸?如此大規模的論文造假,要說在曝光之前,沒有一個人知道些許蛛絲馬跡,這是不大可能的。但爲何沒有人出面揭露,那背後的原因也就不得而知了。真相之所以被埋沒,是因爲很多人爲了利益緘口不言。而施普林格能夠勇敢戳穿行業亂象,毅然撤稿,正是以實際行動向學術造假說不。

接着我們談談“底線”,說到職業道德、做人底線,我認爲沒有哪個行業比醫學更需要這些了。救死扶傷不止靠醫術,還要看品德。作爲醫者,應比常人更能堅守原則,不能因爲利益便放棄做人的操守。所謂醫者父母心,這次醫學造假事件之所以引發軒然大波,就是因爲在公衆看來,醫生學術不端已然觸及公衆所認可的道德底線。

最後我們來說“環境”。無論是之前我提到的明星立“學霸人設”,還是本次大規模的論文撤稿,參與者之所以肆無忌憚,是因爲大環境有空子可鑽。論文是考覈學術能力的指標,是評優評職稱的考量標準。正是因爲社會和學術界對論文的看重,纔有了這些人鋌而走險,爲了發表論文甚至不惜造假。如果想要從根本上杜絕造假,就要消除孵化造假的溫牀。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完善人才考量機制,建立起更科學的評價體系,而不是隻以論文爲唯一的評價標準。創造更好的學術環境,方能防微杜漸,有效打假。

現在來總結一下,充分理解這個事件需要多角度地看問題,先有造假者漠視行業規則、不顧道德底線;再有知情人閉口不言、助紂爲虐;最後,大環境惡化的這個事實也不容忽視。

說完學術圈,我們把目光轉向娛樂圈。最近,不敬業的“小鮮肉”成爲衆矢之的。所謂“小鮮肉”,指的是外形俊朗的青年男演員。近年來“小鮮肉”們在娛樂圈引起的非議持續不斷,一些青年演員沒演技、耍大牌,片酬卻高得嚇人,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知情人爆料,仰仗人氣的“小鮮肉”們經常使用“表情包表演”,即在短時間內,只拍面部特寫,其餘戲份全由替身完成。這種“摳圖式”拍攝刷新了觀衆的認知。不少觀衆感嘆,如今的中國影視想賺錢依靠的不是好劇本好導演,而是粉絲流量。

爲了實現快速盈利,業界毒瘤“小鮮肉”被競相追捧,真正用心演戲的實力派演員卻逐漸被邊緣化,整個演藝圈呈現出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風氣。

這種現狀的產生,首先與演員的“功利心”不無關係。畢竟以往演員想在演藝圈立足,要仰仗過硬的演技,要努力做到德藝雙馨。可是現在的“小鮮肉”偏偏劍走偏鋒,妄想通過粉絲的追捧賺快錢。這在流量至上的時代或可贏得一時的成功,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輩子只靠刷臉喫飯。對演員來說,摒棄功利之心,誠懇踏實地打磨專業技能,才能贏得長久的肯定。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只想靠臉,如此急功近利,那這些“小鮮肉”的成功勢必只能是曇花一現。

其次,在這個信息時代,無數人依靠網絡的炒作,在一夕之間就從默默無聞變成家喻戶曉,一夜成名的快感早已讓“小鮮肉”們將“敬畏”二字拋諸腦後,手握天價片酬卻敷衍了事,作品質量和口碑都堪憂。是粉絲的盲目追捧讓他們飄飄然,狂妄到對前輩、對藝術、對觀衆早已失去了最起碼的尊重。“小鮮肉”們最迫切的是找回本心,莫要再沉溺於一時的浮名。要時刻切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無論站得再高,都應心存敬畏。最後,我們反思一下行業的大環境。坦白說,“小鮮肉”們的尷尬演技尚且不足以糊弄觀衆,更何況是導演、製片方等專業人士。他們之所以敢理直氣壯地敷衍,是因爲投資方只以利益爲上,只要有收益,便對這樣的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更縱容了“小鮮肉”的肆無忌憚。想要徹底結束“小鮮肉”亂象,需從淨化行業風氣入手,提升觀衆審美情趣,倡導正確的價值觀,讓藝人自覺接受輿論的監督、嚴格要求自己,讓演藝圈迴歸純粹和潔淨。我再重複一遍,想要使用本則素材的同學,需要注意不同角度圍繞的是不同的主體,“小鮮肉”大行其道是因爲演員急功近利、缺乏敬業精神,而整個演藝圈烏煙瘴氣,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

到這裏我們今天的兩個故事就全部講完了,咱們再來簡單回顧一下。無論是做學術,還是搞演藝,愛崗敬業之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想在事業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樹,光憑旁門左道是換不來想要的成果的。原則不可違背,底線不能打破,哪怕大環境不理想,也要做好自己,不投機取巧,不弄虛作假。

2、多練筆

有些考生覺得自己在學生時代,寫作能力槓槓的,因此覺得備考作文就是讀讀題目,在頭腦裏有個大概思路就停止了。

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小7覺得上述作文備考還這還遠遠不夠,只想不練你永遠都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下邊我們結合學員常見的錯誤給大家提了幾條建議:

(1)牢記議論文的行文結構和寫作規則,論點和論據緊密結合;

(2)儘量少使用網絡語和口語,建議大家反覆朗讀作文素材或範文,找到書面化寫作的語感;

(3)下筆之前先列提綱,列出中心論點、分論點和要想調取的論據之後再下筆寫作;

(4)養成寫完檢查的習慣,通過反覆的檢查去儘量減少錯別字和標點問題。

這幾點建議看上去挺簡單的,但卻值得每一位小夥伴注意,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總是沒有錯的。所以一定要動手練習,杜絕低級錯誤的發生,同時也有助於大家在考場上把握時間,不至於最後慌里慌張的寫不完作文。

加油吧,各位準教師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