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河縣托里鎮查干莫爾根村,笑容洋溢在努爾·索帕洪的臉上。見到筆者,他激動地說“父母兄弟都沒有幫我辦到的事情,我的好兄弟何建新幫我解決了,感謝共產黨派來的好乾部!”

昔日偏遠落後的戈壁村落,變成了道路寬廣、新房林立、樹木蔥鬱、生機盎然的綠色農莊,成爲羣衆增收致富的“聚寶盆”。精河縣公安局駐托里鎮查干莫爾根村“訪惠聚”工作隊對這場脫貧攻堅戰充滿信心。

查干莫爾根村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畜牧產業單一,以飼養牛羊雞爲主。經濟發展滯後,主要以種植棉花、土豆、玉米、芝麻等農作物爲主。該村生產生活狀況差,村民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嚴重製約發家致富。

貧困戶努爾·索帕洪是精河縣公安局黨委委員何建新的親戚,幾年前,努爾曾養過雞,但因不善管理,雞苗得病死亡,因此失去了信心。考慮到養雞成本小,回報快。何建新幫親戚算了經濟賬後,鼓勵他重新開始。今年春天,何建新自掏腰包購買了80只雞苗和幾百公斤雞飼料,又幫他搭建雞舍,還邀請養殖技術員對他進行指導,努爾的養殖技術得到了提高,這批雞苗當年就爲他帶來了5000多元的收入。

治病找病因,脫貧找窮根。今年3月,工作隊進村伊始就把摸清貧困人口基本情況,爲貧困戶量身定做扶貧檔案作爲精準扶貧工作的首要任務。深入13戶貧困戶家中開展摸底調查,詳細瞭解掌握每一戶貧困家庭基本情況及致貧原因,將入戶採集的數據和識別信息逐條錄入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大數據平臺,實行動態管理,建檔立卡,找出貧困原因所在。

翻開貧困戶伊米提·白克爾家的的扶貧手冊,家庭情況、識別標準、貧困戶屬性、致貧原因、生產條件、勞動能力、收入來源和享受社會保障以及年人均收入等一系列指標都一目瞭然。

找準貧“根”困“源”後,關鍵還在於“對症下藥”。工作隊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按照“就業創業支持一批”的思路,通過開展農牧民夜校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等方式,在提升現有產業水平的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農牧民收入;針對傳統農牧業種養觀念根深蒂固的問題,按照“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的思路,協調幫助村民引入滴灌等灌溉設備,發展庭院經濟;牧區發展飼養良種牛、羊、雞等養殖業,鼓勵村民種植玉米、苜蓿、豆類、芝麻等飼草料,擴大養殖規模,同時通過樹立致富帶頭人的方式鼓勵村民發展優質肉羊、肉牛、土雞等特色養殖,着力打造綠色農產品基地;針對老弱病殘等弱勢人羣的問題,按照“社會保障兜底、民政救助”的思路,積極幫助村民落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救助、大病補助和殘疾人補助等社會兜底保障政策,確保病有所醫,殘有所補。

因家庭經濟條件限制,村上7戶貧困戶的新居未安裝採暖鍋爐。工作隊協調資金,給需要安裝鍋爐的每戶資助3000元,幫扶幹部出資500元,其餘由村、鎮共同出資安裝了採暖設備,改變了長期以來靠土火牆和爐子取暖不衛生、不環保、不保暖的歷史。受益貧困戶阿卜杜如蘇力說:“以前每到冬天,家裏都用煤爐子取暖,沒有錢,買不起煤,只有住人的一小間房子才架爐子,其他房間都很冷,別說家人,就連串門的鄰居坐在爐子跟前聊天都嫌冷。共產黨幫助我們安裝鍋爐,一個鍋爐燒熱了整個房子,溫暖了我們大家的心。”

截至目前,查干莫爾根村“訪惠聚”工作隊已協助羣衆解決困難訴求60餘件,協調6萬餘元進行幫扶,幫助申請低保20餘戶,共資助5名困難學生14500元,精河縣公安局捐款捐物5萬餘元建立“愛心超市”。這些舉措涉及生產生活、醫療救助、就業求學等方方面面,切實讓困難羣衆得到了實惠。

“村民一日不脫貧,工作隊一日不鬆懈,我們有信心,堅定堅決帶領村民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何建新說。

文/張彥立

圖/田向東

監審/金多 編審/田雨梅 編輯/安曉龍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