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則網易代理”火爆全球“的VR遊戲《節奏空間》的新聞出現在87君的朋友圈裏。

87君以爲是網易做了一款《Beat Saber》(此前中文譯名:節奏光劍)的換皮遊戲。仔細一看,原來是網易代理了《Beat Saber》,並且起了一個一點也不洋氣的名字。

可能因爲沒有萌點的賣萌公關文,也可能因爲《節奏空間》這名字真的太爛,這則消息並沒有激起太大水花。

有點慘淡的官微宣傳頁

此次網易代理《Beat Saber》的這波國內宣傳,在很多的細節中其實反映出了不少的問題。

首先是中文譯名。可以理解遊戲本土化時需要一個正式的中文名稱,但經過B站UP主們和抖音網紅的推廣,從業者和玩家們更熟悉“節奏光劍”和Beat Saber,重起一個“節奏空間”的遊戲名,不僅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從新教育市場,更重要的是,這個名字本身也很難彰顯出遊戲最大的優點。

對於《Beat Saber》這個遊戲,普通玩家對其最大的印象是“拿着光劍砍方塊”,就連經常觀察87君朋友圈的50多歲的老父親,雖然不知道什麼是《節奏光劍》,但知道這個光劍砍方塊的遊戲!而把最重要的“光劍”換成“空間”,就像是把《仙劍奇俠傳》改成了《逍遙大俠傳》,讓人感覺彷彿是兩個遊戲。

除了這個奇怪的名字,網易此次推廣上使用的一篇文章和一個視頻,也着實讓人大跌眼鏡。

首先是這篇宣傳文章,基本上可以叫做《一個不瞭解音樂和VR的人如何寫出一篇關於VR音遊的文章》

“遊戲於18年5月登陸Steam、HTC Vive、Oculus Rift和Windows Mixed Reality等平臺”

↑Steam一個內容平臺怎麼和硬件平臺混一塊去的……

“音樂動感,包含小鼓、貝司、嘻哈和搖滾等多種風格類型音樂。”

↑不是,第一次聽說小鼓和貝司是音樂類型。

“薇兒都想化身DJ小公舉,一展combo技能了”

↑不說薇兒這個諧音名字起的多麼尷尬了,雖然我電音聽得不多,但這顯然不是DJ的活兒……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基本全程都在尬萌,還用了“超強沉浸體驗感”、“超強的爽快打擊感”、“秀翻你的社交平臺”這種外行人都不想說的詞句。

雖說VR遊戲受衆不多,但《Beat Saber》好歹是年度流傳度最廣的遊戲,想必網易也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錢拿下它的中國代理,怎麼就不能好好搞一下呢?

再有就是宣傳視頻:

鏡頭亂切,人的身體拍一半。用了《第五人格》的人物MOD,結果觀衆不仔細想片尾的廣告和影片的聯繫根本不知道是什麼……

歌曲就更不用說了,用的是遊戲內置、節奏極慢、體現不了《Beat Saber》酷炫的一首歌。既然你都用了MOD,編一首熱歌譜面有那麼難嗎?

回想一下《Beat Saber》在網上是怎麼火的?是靠國外那幾個老哥一個比一個騷的視頻啊!扭屁股,雙節棍,國內還有個小哥自制了周杰倫的《忍者》,砍起來別人都以爲加了速……

其實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很多玩家自制的視頻,隨便在B站或者微博點開最火的那幾個看看都比現在這個視頻做的強。

今年VR一體機市場發展迅猛,《Beat Saber》作爲VR遊戲今年集口碑和熱度於一身的新寵兒,最大的缺憾就是沒有移動版,VR一體機用戶無法享受這款遊戲的樂趣。

以《魔獸》和《我的世界》爲代表,網易已經把下不少經典IP改編成移動版。所以我們忍不住猜想:

如果網易開發一款移動版的《Beat Saber》,會是什麼樣呢?

猜你喜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