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要举措,也是当前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土地流转,拿出了很多鼓励措施,比如说进行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对种粮大户给予补贴补助,等等。

但近几年的土地流转实际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虽然说土地流转的面积、宗数都有所增加,但还没有出现农村土地大面积流转的情况,土地流转的观念还没能深入人心,还没有出现土地流转的热潮。

尽管很多地方农民种地不赚钱,如果土地流转出去会有明显好处,但有些农民仍然固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也有很多农民想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但苦于没人承包或是周边农户不想流转造成流转困难,使得土地流转进展缓慢、质量效益不佳,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土地集中、规模种植的路还有多远。

(1)思想不统一,少数不想流转农户阻碍大。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形成集中连片的大块土地,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经营,因为当前土地分散承包在一家一户,并已经确权登记,如果想集中连片承包土地,必须征得每一户农民的同意,我们常说千人千思想,尽管有些地方不少农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但仍会有少数农户有自己的想法,承包企业或个人面对众多农户谈签困难重重,有时就望而却步。

(2)缺乏保障,人们对土地流转出去仍不放心。这个不放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户对承包企业或个人不放心,担心会不会承诺不兑现,会不会跑路不管,会不会改变土地用途,会不会到时收不回自家的土地等等;另一方面,承包企业和个人对农户也不放心,担心会不会变卦,能不能长期承包等等,这都需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良好的契约精神。

(3)土地依赖观念,能否赚钱都不能把土地给别人种。阻碍土地流转的另一大障碍便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农民土地依赖观念,一些农民特别是年纪稍大的农民,觉得农民就要有地、农民必须种地,还有一些农民长期种地,没有土地就觉得没依靠、没事干,尽管近年来种地难赚钱,年经不好还要赔钱,但还是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

(4)流转费用高,粮食种植难以营利。土地流转难以推进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承包土地方不积极,承包种地要支付较高数额的流转费用,对土地的投入也比较大,虽然说规模化种植节约了一定的成本,但近年来粮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承包大片土地也难以赚钱。

(5)承包土地动机不纯,为骗补贴而流转土地让人寒心。很多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一些为骗取国家补贴而承包土地屡屡发生更是让农民群众心寒,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信心,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承包土地单纯为了领取国家补贴,补贴到手后便弃种、跑路,造成土地撂荒,农民群众利益受损。

中国农业新闻网粉丝突破60万。

一篇文章阅读量突破三百三十万的网站

您希望领取价值168元长白山人参吗?

中国农业新闻网介绍: 中国农业新闻网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中国农业新闻网合法名称的农业专业网站。 中国农业新闻网十分重视网站保护,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中国农业新闻网.com、中国农业新闻网.cn、农业新闻网.中国、农业新闻网.com、农业新闻网.cn、农业新闻.中国、农业新闻.com、农业新闻.cn等都属于我们公司。对中国农业新闻网进行了很好地保护,使那些假冒中国农业新闻网的网站无地自容。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中国农业新闻网又理所当然拥有了中国农业新闻网腾讯公众号,中国农业新闻网百度直达号,百家号以及各主要网站微博,以及百度、360、搜狗、必应、知乎等注册用户均属于中国农业新闻网。头条号中的“农业新闻”即是中国农业新闻网倾心打造的,便于搜索和关注的头条号。

谁有思想,谁有发展思路,谁能让企业腾飞,谁就会拥有未来。我们在农业互联网行业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们拥有含金量十足的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创新立项,以及未来农业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中国农业新闻网的成立(包括对所有域名的保护)足以证明我们的前瞻,中国农业新闻网不靠收取费用运营到今天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实力。2018是农业互联网腾飞的一年,农业文化产业网络媒体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上市,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正在行动~!

目前国家处于和谐共赢,共同发展的大时代。谁都知道依靠强权,单打独斗不可能拥有未来。希望有意合作、共谋发展的有识之士,拿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具体方案,共同把中国农业新闻网办好,为我国农业发展出力,为我国农业互联网发展出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