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重庆广电融媒体特别报道

《改革开放区县行》聚焦渝中

全天多时段通过专题报道、

直播连线、电话连线等方式

全方位、多角度关注

渝中改革开放40年来的

新面貌、新变化、新形象

节目播出后

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围观

你有木有被“渝中时间”惊艳到呢?

3场直播都看了吗?

晚上的《这里是重庆》拿到奖品了吗?

多时段连线报道展渝中新景象

市民收看反响热烈

在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三甲医院医生坐诊家庭医生工作室,家庭医生正会同相关专家为居民进行远程会诊……如今的渝中,居民问诊就医更加便捷,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上清寺街道嘉西村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四点半课堂”辅导孩子作业,文艺爱好者使用社区公共活动场地排练舞蹈,残疾人居民在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站内进行康复训练……如今的渝中,社区服务更加贴心周全,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在贰厂文创公园,老厂房遗迹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各种创意门店焕发出勃勃生机,众多文创品牌入驻其中,得到蓬勃发展……如今的渝中,积极推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母城文化和历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当日早上9点、下午4点30分的《第1眼新闻》,以及下午6点30分的《天天630》中,重庆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分别走进我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清寺街道嘉西村社区、贰厂文创公园,以“十分钟医疗服务圈 家庭医生在身边”“居民有需要 社区来帮忙”“老厂房变旅游胜地 看鹅岭贰厂华丽蜕变”为主题,通过现场连线直播,向观众朋友直观呈现渝中在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建设、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解放碑附近上班的文女士,一早就用手机关注着《改革开放区县行——渝中》节目的播出动态,因有事错过了直播,回家后她立马打开电视回看当天播出的相关视频。当看到渝中改革开放40周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女士十分激动。她说,自己从小就在十八梯长大,节目中回顾了以前十八梯的一些老风貌、老照片,勾起了许多儿时记忆,看到渝中对老重庆文化特别用心地保护,她很高兴,表示等到十八梯修缮完后,一定要带着家人回去走走看看。

不少观众也纷纷在第1眼APP的《改革开放区县行——渝中》评论区内留言。

网友@超市拐角see金库说:“以前的重庆,只有解放碑那一圈才有高楼。朝天门那一段,交通最繁华。”

网友@双河赞:“民生医疗,群众福音。”网友@刘二娃称,“居民有需要,社区来帮忙;孩子放学早,社区管学生;等学生家长接,有大学生辅导;家长很安心,这个模式值得表扬。”

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渝中记忆,点赞改革开放40年来渝中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此外,“重庆之声”也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与听众朋友分享交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渝中故事。

《这里是重庆》勾勒渝中变迁

渝中居民关注赞叹城市发展

在晚上8点至9点这一电视的黄金时段,《这里是重庆》以主题短片、嘉宾对谈、观众竞答的节目形式,从“现代重庆的发端”解放碑的发展变迁,“民营企业代表”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时空隧道”十八梯旧貌与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建设,渝中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等方面,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渝中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迁。

节目中,许大力、吴元兵、薛焱丹三位嘉宾从自己的成长、生活、工作经历出发,畅谈了自己的渝中记忆,引起了许多观众朋友的共鸣。家住新华路369号的杨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我从小在渝中区长大,这期节目不但唤起了我很多小时候的记忆,也让我直观感受到了渝中的巨大变化,觉得十分震撼,十分自豪。”

和杨先生一样关注这期节目的,还有家住和平路288号的居民唐强,他早早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看节目,每每看到“解放碑步行街是哪一年建成的?”“‘十八梯’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等有奖问答环节时,总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答案。“我作为渝中的老居民,经历了渝中每个阶段的改变,特别是解放碑的变化让我颇有感触。”68岁的唐强表示,在改革开放的好时光里,渝中的城市面貌得到了巨大改变,渝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来吧

小编和小伙伴们

跟着我们的“渝中时间”

一起整理对渝中的记忆

几十年来

母城的变化与发展

让人越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这里有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

还有属于重庆人的情怀

希望TA能越来越好

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有事儿错过了直播的小伙伴也别着急

为渝中打call怎么能少了你呢?

直播回放小编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只需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就可以观看啦~

本文由【微渝中】编辑发布

总编辑:丁政义

责 编:余满生

田一柯

编 辑:吕松泽

点这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