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月探测工程立项后,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绕”的任务已经完成,第二阶段“落”的任务在今年12月份即将发射的“嫦娥四号”后也将宣告着基本完成,可以向着载人登月并最终在月球建立基地的目标前进了。所以这一次的“嫦娥四号”可谓是任务颇为艰巨,是我国未来进行无人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的基石。并且这一次“嫦娥四号”即将登陆的月球背面也是人类探月中很少涉及到的位置,可以说我国即将走到领先的位置。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抵达月球,一路牵动着国人的心。尽管发生过故障,“玉兔号”还是顽强地工作了2年9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向大家“道别”后,永远留在月球上。而这一次即将登陆的“嫦娥四号”本身就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在“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圆满完成任务之后经过改造和升级成了今天的“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将会采用近乎垂直降落突破导航控制技术去进行软着陆的方式登月,由于目前人类对于月球背面情况了解较少,着陆器还需具备很高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能自主寻找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进行着陆。任务的实施,将突破复杂地形环境条件下的导航控制技术。通讯方式将是使用专门为了探索月球背面而发射的中继星“鹊桥号”。工作时间也是有所突破,可以实现月夜时间也可以工作。而保障这一技术突破的,就是同位素温差发电与热电综合利用技术结合。那么如此先进的“嫦娥四号”去月球背面又是为了什么呢?

 

因为月球背面一直很少被人类探索,所以“嫦娥四号”有望取得一些科学上的突破。首先是有望获得月球最古老月壳的物质组成等重要成果,其次是可以进行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接下来是有望探测出国际上第一幅月背剖面图,最后就是探测月球两极有望获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都寄托着我国人民对于星空的梦想。想必当有一天国内真的实现了“载人登月”,一定是全国人民都为之自豪的事情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