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虐戀情深、玄幻仙俠……集齊了衆多熱播劇集元素的《火王之破曉之戰》,於11月26日在湖南衛視開播了。

這部改編自臺灣漫畫家遊素蘭作品《火王》的電視劇,在開播當天吸引了衆多明星宣傳造勢。但它的首播收視率,卻不敵浙江衛視的重播劇《特種兵之深入敵後》,在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中僅排名第13位。

到目前爲止,《火王之破曉之戰》開播已接近兩週,隨着後續劇情的展開,故事的走向也引發了網友的爭議。

口碑收視雙低的“魔改”版《火王》

漫畫《火王》講述的是遠古神域、唐朝、現代三個時空中,火神仲天和風神千媚的感情經歷及命運糾葛。這部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連載的少女漫畫,在中國的少女漫畫中頗具影響力,常年佔據讀者人氣投票的第一名。

電視劇出品方芒果TV投資3億打造的《火王》電視劇,不僅讓觀衆緣不錯的陳柏霖、景甜主演,還將它作爲湖南衛視的年末大戲上星播出。有趣的是,電視劇《火王》擁有堪稱絕配的冠名商——火王廚電:我燃起來都能冠名我自己。

即便如此,《火王之破曉之戰》的收視和口碑依舊不盡人意。在《火王之破曉之戰》的彈幕和評論中,時常會看到許多漫畫原著粉關於“劇情、人設改動太多”的吐槽或差評。

由於漫畫的人物角色衆多,經歷三世的戀情糾葛也較爲複雜,電視劇將原作的三世故事,分成了《火王之破曉之戰》和《火王之千里同風》兩部電視劇來進行演繹,在愛情中融入了家國情懷以及“懲惡揚善”的主題內涵,你甚至可以在《火王之千里同風》中看到外星人等科幻元素。

在人設方面,電視劇也作出了諸多改動。在漫畫中,主角千媚是男子,轉世後成爲了奉劍。他在年少時停止了發育,其母親爲掩人耳目,把他當成女兒來撫養,隨後與火神仲天相戀。而《火王之破曉之戰》適應大衆的觀看需求,刪除了原作中的耽美元素,直接將千媚和奉劍設定爲女性,還融入了時下流行的“女強”人設,角色身份從漫畫中遠離紛爭的先知“奉劍”變成了朝廷女官,被捲入陰謀與鬥爭之中。

根據電視劇的人物設定和內容簡介,《火王》幾乎被改編成了新的故事。縱然粉絲們已經淡忘了漫畫的具體情節,但在情懷的驅使下,他們仍然無法接受這部“魔改”後的電視劇,紛紛感嘆“它真的是由我看過的那本漫畫改編來的嗎”,“除了角色名字,其他內容和原著沒有一點關係”,還將它稱爲“又一部毀原作的漫改劇”。

如果說,原作粉絲影響了該劇的口碑,那麼普通觀衆則直接決定了它的收視率。

《火王之破曉之戰》的大衆關注度非常低,根據CSM52城數據顯示,該劇首播當天的平均收視率只有0.330%,豆瓣《火王之破曉之戰》的頁面中,許多評論都爲該劇打出了3星以下的低分。在微博“火王”的超級話題裏,也多是演員粉絲在進行安利和討論。《火王之破曉之戰》正面臨着“原作粉不接受,普通觀衆不買賬”的尷尬局面。

電視劇播出兩週,豆瓣仍未開分。在第一季劇情進度已經過半的情況下,該劇的收視和口碑卻發生了一些變化。據CSM52城數據顯示,《火王之破曉之戰》於12月6日播出的第15、16集,收視率分別爲0.721%和0.543%。與此同時,豆瓣上開始湧現出了衆多高分好評。兩週時間內收視、口碑的同時攀升,的確讓ACGx感到疑惑。

近幾年來,漫畫、網文改編成真人影視劇越來越多,但就改編真人影視劇的成績來看,想要得到原著粉絲和大衆觀衆的共同好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普通觀衆想看的是擁有優質內容的良心劇,而在原作粉絲的眼中,衡量改編作品的好壞,則是看它對原作的“還原度”究竟如何。

“魔改”有時候是必要環節

實際上,中國內地的漫改真人劇遭到“魔改”,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原作粉絲怨聲載道,真人影視劇卻依舊沒有停下大肆改編的腳步。那麼,中國的漫改劇到底爲什麼總會進行“魔改”呢?

內地影視劇產生“魔改”的主要原因,仍然與中國內地電視劇的審查機制分不開。影視作品的影響力較大,對各類作品呈現價值觀的要求也較高。像《火王》這樣的上星劇受衆更廣,因此國內影視劇相關政策對內容的把控也就更爲嚴格。

今年播出的《新流星花園》就是一個例子。爲了響應勤儉節約、不能炫富的規定,多金的男主道明寺被迫“破產”,原作不限額度的白金卡和專車接送,到新版的電視劇裏只剩下了零食和遊戲幣。另外在觀衆眼中,不能參與校園霸凌的F4總是做出一些幼稚的惡作劇,因此男主和女主的感情走向顯得較爲突兀。但爲了電視劇能夠順利播出,編劇不得不在原作的基礎上做出大量刪改。

當然,有時候迫於資本壓力、追求商業效應,電視劇只能選擇通過“魔改”的方式來進行劇情調整。畢竟不論是改編劇集還是原創劇集,從劇本、選角到拍攝、後期製作、播出等各個環節,都需要資金的推動。

另一方面來講,電視劇與漫畫表現手法、敘事方式上的差別,也是漫改劇必須進行改編的原因之一。從漫畫、動畫到電視劇,內容體裁的變化,都需要通過改編來讓作品更符合影視劇的觀看邏輯。比如一些作品的女主在整本書過半纔出場,但影視劇就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這樣一來,“魔改”就成爲了一條必經之路。

將動漫作品真人化搬上熒幕後,受衆羣體已經發生了改變。這時候,改編作品不僅僅需要面對原作粉絲,更需要討好廣大的電視劇觀衆羣體。一般情況下,漫畫中故事和情感的表達方式會比較誇張,真人劇在這一點上往往無法做到完全還原。如果一昧追求還原原作,那麼真人劇集的真實感則會降低不少,難以獲得普通電視劇觀衆的共鳴。像前年的網劇《畫江湖之不良人》,得到了粉絲“神還原”的好評,但它最終沒能走出粉絲圈子,成爲讓大衆喜愛的“爆款”劇集。

從以上幾點看來,不論改編劇刪改了多少內容,都是爲了影視劇能夠在順利播出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戲劇效果,從而擴大原作的受衆範圍,讓更多的電視劇觀衆也能接受並喜愛這部作品。

觀衆只是需要一部好看的作品

如今人們只要提起“魔改”,就會立馬聯想起“毀原作”一詞,可是這兩者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國內外不少成功的漫改影視劇,都是口碑、收視雙豐收的作品,而這些佳作,往往也都經過了“魔改”的洗禮。

韓劇《浪漫滿屋》保持了漫畫中輕鬆愉快的戀愛主線氛圍,同時更改了大量人設和劇情細節,最終卻拍出了風靡亞洲的影視作品。近年來日本最成功的漫改電影《浪客劍心》,僅僅保留了原作的人設特徵,將漫畫中不同章節的片斷融合起來,形成了新的故事。中國的《粉紅女郎》,在原作《澀女郎》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多改動,最終也成爲了中國影視劇中的經典之作。

前面提到的漫改影視劇,雖然都對原作進行大量刪改,粉絲卻還能在劇中感受到原作的精髓。它們在人物塑造、故事情節、演員演繹方面,也都各有亮點。這些劇集若是省略掉“漫改”的背景,就劇集整體質量而言,也都可以稱得上是優秀的作品。

這樣看來,《火王之破曉之戰》的收視口碑撲街,同樣與電視劇本身呈現的效果分不開。拋開電視劇對漫畫的“魔改”,《火王之破曉之戰》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

不少觀衆反映它的畫面和特效都不夠精緻,劇情邏輯也並不嚴謹,像“男主仲天作爲天神被凡人吊打”等情節,就遭到了觀衆們的吐槽。另外,這部劇在網絡平臺每集的內容時長很不穩定,一集電視劇有時候長達一個多小時,有時卻只有二十幾分鍾。這些細節影響了《火王之破曉之戰》的整體觀感,導致普通觀衆給出的評分下滑。

說到底,現在觀衆們真正需要的,只是一部好看的電視劇而已。漫改劇的成功與否,不在於它能夠還原多少原作,而在於劇集的整體質量如何。

除了兩部《火王》,未來還有多部漫改劇即將播出。黃子韜、易烊千璽主演的《豔勢番之新青年》作爲2019年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的開年大戲,將韓露原作中關於軍閥、青幫等各方勢力的故事,改成了展現“護國青年愛國情懷”的主題。而改編自殼小殺、左小翎原作,由劉亦菲、井柏然主演的《南煙齋筆錄》也已經殺青,值得注意的是,該劇從原定的40集突然增至70集,這樣的更改也不得不讓我們擔心起該劇質量。

而這些即將播出的漫改劇,究竟能否找到原作粉絲與大衆觀衆之間的平衡,成爲收視口碑雙豐收的劇,要等最終成片播出才能夠知曉了。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ACGx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5510.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