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30日電 30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地方政府採取創造性的手段應對中央環保督察的有關提問,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回應稱,問責追責不是目的,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堅持問題導向,目的是解決羣衆身邊的環境問題,促進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劉友賓指出,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進駐以來,各督察組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截至11月29日,已累計通過生態環境部新媒體平臺向社會公佈了19個典型案例。

劉友賓表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虛假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和“一刀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督察組分析認爲,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有思想認識不到位,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和不擔當、不碰硬三方面原因。

劉友賓強調,“風雨過後是彩虹”。大家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看的更多的可能是“霹靂手段”,但希望大家也要看到其中的“菩薩心腸”,感受到中央環保督察的良苦用心。

劉友賓最後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繼續緊盯督察問題整改不放鬆,不解決問題不鬆手;視情將地方典型案例形成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案卷並正式移交地方,針對地方黨委政府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等情況,還要採取函告、通報或約談等措施,要求地方釐清責任,通過嚴肅追責問責,切實傳導壓力,發揮震懾作用,督促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落實生態環保責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人民羣衆綠水青山、藍天白雲。​​​​(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衆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