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鄧元鋆放下諾基亞全球副總裁、諾基亞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等衆多頭銜,開始迎接自己的投資人新身份——諾基亞成長基金(NGP)管理合夥人。

  彼時,人工智能還未像今天這般被外界熟知,關於阿爾法狗的人機大戰還不是被津津樂道的故事,即便是一些先行者也未能讓人工智能技術完美落地。而如今,人工智能的“紅利”已經成爲全球投資人追逐的方向。

  12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簡稱NBD)獨家專訪了諾基亞成長基金(NGP)管理合夥人鄧元鋆。在鄧元鋆看來,人工智能的行業“拐點”已至,盲目跟風和追逐熱點的時代已過,2018年人工智能的關鍵詞是應用落地,解決越來越多的“痛點”。未來,擁有海量數據和高經濟價值的行業將會最先獲得增強智能紅利,行業開始進入沉澱期,真正解決人們“痛點”的企業將會逐漸被篩選出來。

  諾基亞成長基金管理合夥人鄧元鋆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談發展階段:已從“概念期”逐步落地

  NBD:您認爲目前人工智能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

  鄧元鋆:AI背後最重要的是數據,如今各行各業都要面對紛繁複雜的數據,怎樣通過AI技術分析數據,提升效率,解決用戶需求十分重要。AI已經從最開始的概念變成很多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而解決效率問題的核心在於怎樣減少能源浪費、怎樣節約時間成本、怎樣創造以數據爲基礎的知識體系。

  AI帶來的是一場生產效率的未來革命:通過人工智能,逐步從通過網絡本地化配置資源的效率優化1.0時代,過渡到數字化注入部分實體資產的效率優化2.0時代,再到用網絡化增強智能優化資源供給,涵蓋智慧出行、醫療、能源、通信、製造等各行各業,供需匹配最效率優化的3.0時代。

  NBD:目前我國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鄧元鋆:在全球,我們看到AI這個領域很多國家都投入很多的資源在研發、應用。在基礎研究層面,AI技術研究美國領先;但在落地應用層面,中國的人口紅利決定會延伸出很多行業,也給AI技術應用提供了廣泛的落地土壤。中國現在已經成爲應用領域的領先者。

  NBD:目前人工智能落地情況如何?

  鄧元鋆:隨着技術的不斷迭代,人工智能在零售、醫療、物流、駕駛、教育方面都已經有了顛覆。

  例如,在教育方面,可以運用人工智能自適應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情況是不同的,我們投資的一家教育AI企業可以評測出學生知識點的掌握能力,根據學生自身的水平進行個性化的學習。

  在醫療方面,我們在全球也投了不少公司。比如,一個醫生每天在醫院裏要看很多影像圖片十分疲勞,但通過AI可以篩查病症,處理圖像、影像等方面的工作。

  談投資邏輯:不看“熱點”看“痛點”

  NBD:從一個管理者變成一個投資人,您有哪些變化?

  鄧元鋆:與管理者相比,投資人的決策性和引領性更重要,很多事情不需要親力親爲,但卻要在關鍵時刻給出合適的建議。2007年左右我還在諾基亞做管理工作時,就已經開始做創業導師,創業和投資是我一直都很享受的事情。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我一直在關注,已經投資好幾年,不久之後我還會公佈一則AI醫療方面的投資。

  NBD:在人工智能方面,您具有怎樣的投資邏輯?

  鄧元鋆:我從2004年~2010年底負責諾基亞中國的業務,諾基亞此前也有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因而一開始我投資就具備人工智能基因。隨着商業模式的不斷迭代,人工智能技術和企業的投資價值越來越高,我們逐步進入這一領域。

  NGP在人工智能領域也一直秉承4P投資方法論,分別是團隊(people):對創業充滿激情,對所在領域有充分了解對市場的變化有洞察力高效的執行力;痛點(Pain-Point):大規模市場中存在真實痛點,該痛點可通過技術和創新去打破存在痛點,即存在需求;驗證(Proof-Point):已得到驗證或積累了一定運營數據有核心競爭力和壁壘,市場價值被認可;潛力(Potential):當前投資時點是否具有可觀的回報潛力,是否具備成爲十億美元級公司的潛力。

  NBD:之前出現人工智能投資過熱的“泡沫論”,您怎樣看待?

  鄧元鋆:作爲投資人,有時候害怕一個領域出現所謂的熱點,有時候熱點意味着衆人跟風和盲目追隨。不論人工智能處於怎樣的階段,我一直關注的是能否解決真正痛點,“賭一把”的心態不可取。

  此前,追求熱點的公司很多,也有很多不值得投資的項目湧入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人需要非常小心地甄別篩選。隨着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該領域的投資數目也逐漸減少,市場上此前的“泡沫論”變爲“寒冬論”。但在我看來這恰好是篩選優質公司的好時期,經過幾年的淘汰,一些沒有能力的公司已經被逐步淘汰,真正提供價值的公司正在凸顯。

  談未來趨勢:增強智能紅利待“搶灘”

  NBD:您認爲目前人工智能還存在哪些侷限性?

  鄧元鋆:眼下,單獨的人工智能具有明顯的侷限,根據學者們對於人工智能的研究,以數學、邏輯、科學爲基礎的問題,對於機器智能來講都簡單,但是以動作、直覺、推理爲基礎的問題,一個4歲兒童的心智水平對於機器智能來講都是最難攻克的難題。

  NBD:未來人工智能商業應用的趨勢是什麼?

  鄧元鋆:未來的商業應用將以人機結合、增強智能的方式落地。旨在突破人類極限發展增強智能,同時符合經濟效益和人類倫理,無論是腦力還是體力層面,機器智能都可以很好地彌補人類的短板。

  此外,除了對傳統行業效率的提升,用AI理解用戶喜歡什麼也是行業發展的風向之一。可以用數據的方式理解用戶行爲,而非僱傭本地團隊打標籤。

  NBD:增強智能將和哪些行業快速融合?

  鄧元鋆:在我看來,數字行業和實體行業在增強智能方面表現將十分突出。數字行業具備高度數字化、高度靈活等特點,可以極快地適應增強智能;實體行業經濟產出高、生產過程中勞動力佔比大、增強智能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將更加明顯。

  NGP願景是萬物互聯,海量實時數據帶來智能革命,人工智能利用數據提供更好的效率和服務是非常重要的。未來,以數據爲驅動核心的公司將率先崛起,全球數據量將在2025年增長至163ZB,是2017年的10倍(1ZB=10億TB)。屆時,擁有海量數據和高經濟價值的行業將會最先獲得增強智能紅利。

  每日經濟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