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趣說北京|古代祭祀場所有講究,天地日月可不能拜錯了

來北京,必須要去“五壇”轉一轉

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

他們對稱分佈在故宮的東西南北

現在的熱門景點,原是古代皇家的祭祀場所

古代祭祀爲何設立了這麼多場所

還是頗有講究的

今天,就讓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建築歷史研究室研究館員李衛偉來告訴大家其中的“門道”。

上一期《趣說北京》細數了老北京口中的“九壇八廟一口鐘”具體都有哪些

其中,“九壇”中的“壇”即祭壇,東漢《說文解字》釋爲“壇,祭場也”,原義是指在剷除雜草的平坦地面上,用土築堆用於祭祀神靈的高臺,所謂“築土爲壇,除地爲場”。

在古代祭祀禮制建築當中也分“大中小”,如天壇、地壇、太廟都是最高等級的“大祀”場所,而日壇、月壇則屬於“中祀”祭祀場所。像祭祀“風雨雷電”等多爲“陪祀”,地位不高,則會在先農壇或者天壇舉行其他祭祀時一同進行,所以這種祭祀又被叫做“羣祀”或者“小祀”。在古代,祭祀等級和場所規模是成正比的,天壇和地壇的建築規模要大於日壇和月壇,而先農壇、先蠶壇等祭祀場所的規模則更小。

鳥瞰天壇 李衛偉供圖

當然,歷朝歷代都會對祭祀場所的規模和儀式流程有所調整。比如,明清的祭祀儀式就有所差別。明代皇帝在祭天之前要親自到天壇或地壇進行齋戒和祭祀。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就把祭祀儀式的流程給改了,他在祭天之前,先在故宮進行一定時間的“內齋戒”,之後再去天壇裏面進行祭祀,這樣免於每天住在壇廟裏面影響了辦公,同時也比較安全。

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和先農壇,這“五壇”分別置於故宮的東西南北,可見它們在古代皇家心目中的地位不一般。

爲什麼皇帝要祭天地日月和山川河流呢?愛刷清宮劇的網友們一定對“天子”這個詞不陌生,它至少每集都要出來“露個臉”。古代皇帝又自稱“天子”,也就是“天的兒子”。天爲父、地爲母,日月是他的兄弟。古代將皇帝定義爲自然與人的溝通者,聯結着宇宙和萬民。故宮的大清門前有一副對聯“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也可以看出皇帝被賦予了承載天地的使命,來管理人間百姓和統治萬民治理國家。下次再去“五壇”用心感受一下古代皇帝祭祀時候的神聖之感吧。

下一期,我們將會爲大家介紹比故宮壇廟規模還要大四倍的天壇,如何從一個圓形的土臺子,變成了現在的模樣,不要錯過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