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小景 阿爾法工場

自2015年6月12日,滬指從5178點,一路向下跌至上週五(8月3日)的2740點,令投資者虧損慘重的同時,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亦大比例浮虧。

來源:富途牛牛

6月14日,*ST凱迪(SZ:000939)公告,員工持股計劃被“爆倉”,市場一片譁然。

然而,更驚悚的是,近1個月內,竟連續3家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接二連三“爆倉”,員工們的數十億資金“血本無歸”。

4起員工持股計劃已經“爆倉”

今年暴跌近70%的金龍機電(SZ:300032),7月31日公告,“成長1號”員工持股計劃已被長城證券強制平倉。

公告顯示,該員工持股計劃已觸及平倉線,長城證券於7月10日-24日,將持有的728萬股股票進行了強制平倉處置。

2個月以來,已有4家公司員工持股被強平:

6月14日,*ST凱迪公告,員工持股計劃已經自動喪失份額。

6月22日,智慧松德(SZ:300173)公告,員工持股計劃的受託人興業國際信託,將所持438萬股全部減持。

6月29日,康盛股份(SZ:002418)公告,因股價持續下跌,員工持股計劃不斷觸及止損線,6月28日管理人將員工持股計劃全部股票賣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公司的員工持股均損失慘重。如智慧松德員工持股成交均價爲16.41元/股,而被強平時其股價僅6元左右。

“爆倉”元兇:加槓桿的員工持股

員工持股計劃何以出現“爆倉”現象?

罪魁禍首是:槓桿。

員工持股計劃,搖身一變爲“信託計劃”,而作爲一種“信託計劃”,通常會給員工持股計劃採取了“加槓桿”的做法:

槓桿比例通常都是1:2,即員工持股計劃出1元錢加槓桿2元錢,就可以當做3元錢去買股票。

且員工的錢,通常處在“劣後級”,一旦“信託計劃”虧損,就先虧員工們出資部分。

正是這種“加槓桿”,將員工持股計劃推向了“瘋狂”的境地。

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以來70家宣佈完成了員工持股計劃的上市公司中,有51家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已經完成的員工持股計劃爲帶槓桿操作,槓桿比例通常在1:2-1:3之間。

員工持股計劃,本是一種將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捆綁的有效的激勵手段。

但如今,上市公司仍在經營,而參與持股計劃的員工們卻慘遭“爆倉”,顆粒無收,不勝唏噓。

深陷“泥潭”的員工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3日,今年以來已經有103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員工持股計劃,多達67%的員工持股計劃均處於浮虧狀態。

虧損最多的是掌趣科技(SZ:300315),浮虧32%。

此外,長盈精密(SZ:300115)、老闆電器(SZ:002508)、通鼎互聯(SZ:002491)、日海智能(SZ:002313)、美的集團(SZ:000333)、深南股份(SZ:002417)6家上市公司虧損均在20%以上。

大環境不好時,不少上市公司則選擇終止員工持股計劃。

據悉,今年僅上半年就有17家終止了員工持股計劃。而2017年全年纔有21家公司選擇終止該類計劃。

下一個“爆倉“的,會是誰?

滬指正在逼近2700點的同時,創新低的個股數量亦不斷增加,據wind數據顯示,8月3日多達331只個股再度創出2018年新低。

截止8月3日,2018年A股3534只個股的下跌中位數已超24%,意味着A股有50%(1767只)的個股年度跌幅已經超過24%。

其中,被腰斬的個股數量達176只,被2次腰斬(跌幅超75%)數量竟有16只。

面對極低的賺錢效應、流動性緊張的A股,如果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是帶槓桿的,且股價於2018年持續大跌,而大股東又無力補倉的話,員工持股計劃被強平的可能性極大。

一旦被強制平倉,必然引發股價的再一次閃崩。

參考*ST凱迪、智慧松德、康盛股份、金龍機電發佈“員工持股被強平”公告前一週,因持股計劃被拋售,遭成股價再度雪崩式下跌。

其中,康盛股份公告員工持股“爆倉”的前一週跌幅最大,達34.8%,而金龍機電公告的前2個交易日,遭受2個放量跌停。

筆者通過Wind數據庫統計出,於2015-2018年期間,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且現在仍然正常存續。

野蠻時期,絕大部分員工持股計劃誕生之初,便帶着槓桿,其中不乏槓桿比例高於1:2.5倍的,從其中篩選出,目前浮虧比例前20只個股。

從表中可以看出,帶槓桿、虧損幅度前20只的員工持股計劃虧損比例均超過50%,其中,開爾新材(SZ:300234)甚至超過70%。

不禁納悶,如此巨大的虧損幅度,爲何還未“爆倉”?

筆者梳理公告時發現,當員工持股計劃計劃面臨強平時,不乏有大股東會選擇“補倉”。

2018年7月10日,富春股份(SZ:300299)公告,爲提振投資者信心,控股股東以自有資金替換 2016 年員工持股計劃中1億元優先級資金;

2018年6月21日,九鼎新材(SZ:002201)公告,實控人顧清波擬全額收購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分行持有的集合資金信託優先份額。

......

但,如果大股東“自身難保”,無力補倉的話,員工持股計劃被強平的可能性極大。譬如,剛剛爆倉的金龍機電,大股東自身深陷債務危機,面臨破產的窘境,員工持股計劃最終無奈“爆倉”。

下一波員工持股,正捲土重來

據不完全統計,6月19日以來,有32家上市公司發佈擬推出員工持股計劃,資金規模超過60億元。

其中,員工持股計劃規模超過1億元的有福安藥業(SZ:300194)、東方雨虹(SZ:002271)、海南海藥(SZ:000566)、恆力股份(SH:600346)等14家公司。

不過,經歷了上一輪狂熱而慘烈的員工持股計劃後,上市公司及員工看待員工持股計劃日趨理性,近期披露的員工持股計劃,結構化、槓桿計劃寥寥。

此外,6月19日以來,多家上市公司終止員工持股計劃,在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和市場融資難度加大的環境下,高槓杆的員工持股計劃獲利模式或難以爲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