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 ——徐鈞
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淳樸而真誠的愛情還有多少?我們似乎已經適應了在衆多的相親娛樂節目中尋找自我認爲是命定之人的愛情方式,但是,我們能否停下匆忙的腳步,認真仔細的思考一下我們對於愛情的追求是什麼,我們是否要遵從自己內心對愛情的真實嚮往?
在這個轉瞬即逝的尋求愛情的環境下,我們需要停下腳步,回過頭去看一看在民國那個風雨搖曳的時期裏,那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故事,那種“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愛情故事,那種“同甘共苦,一生相隨”的愛情故事!
多才多藝的凌叔華,在感情方面卻有點欠佳。她的一生出現過三個男人,且凌叔華自己與這三個男人有着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一個是與自己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丈夫陳源,一個是自己的地下情人朱利安·貝爾,最後一個是自己的“藍顏知己”徐志摩。
凌叔華的女兒在讀了《往前線之旅》後才知道母親曾背叛過家庭,陳小瀅在父親晚年的時候質疑過父親,但陳源只是平淡的告訴女兒凌叔華是才女,她有自己的才華。看似平淡的回答,不禁意間引起了我們的好奇,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解讀那段被塵封已久的愛情糾葛故事吧。

當我們再次談及民國時期與林徽因和冰心齊名的“文壇三才女”之一的凌叔華時,很多人都是不瞭解此人的,但在那個時代,凌叔華也算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風雲人物。
她的老師是當時文化藝術界的一代怪傑辜鴻銘,多情才子徐志摩稱“中國的曼殊菲爾”是凌叔華,就連著名詩人泰戈爾也認爲凌叔華的才華是在林徽因之上。她編寫的英文自傳《古韻》在歐洲曾風靡一時,這也讓凌叔華成爲第一個在歐美暢銷作品的中國小說家。
1900年3月25日,古城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誕生了一名女嬰,取名爲凌叔華。因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的薰陶,凌叔華自幼就展現了她天資聰慧的一面,在凌叔華六歲那年,父親的好友王竹林(山水畫家)來家中拜訪,看到凌叔華在自家牆上的塗鴉之後便詢問其父親是否願意讓其學習繪畫。
凌叔華的父親正有讓兒女繼承繪畫衣鉢的想法,便讓凌叔華拜王竹林爲師,後來又拜了當時被慈禧欽點的廖素筠畫家和郝漱玉畫家爲師,凌叔華因高超的繪畫技藝,成爲王府中唯一一個可以跟隨父親外出見客的孩子。

爲提升繪畫的能力,凌叔華有時會參加北平畫家們的聚會,在那裏,她結識了齊白石等著名畫家,凌叔華的畫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稱讚。凌叔華也多次開展過自己的個人畫展。莫洛亞對凌叔華的稱讚有加,並稱凌叔華的畫是“文人畫”,這也足以證明凌叔華在繪畫方面的造詣之深。
才女似乎都是博學的,因自己的老師辜鴻銘的教育,使凌叔華有着紮實的英文和古典詩詞基礎,這也爲她後來的寫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在1920年的時候凌叔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燕京大學女子學院,凌叔華看到冰心、胡適、郭沫若等人以各自獨特的寫作風格風靡文壇時,自己的創作慾望愈加強烈,故在1924年1月13日發表了自己的首次作品《女兒身世太淒涼》,此後又發表了《朝霧中的哈大門大街》和《資本家之聖誕》等著作。
她的成名作是1925年發表的《酒後》。至此,凌叔華開始了她的創作之路,也發表了備受歡迎的作品《女人》、《小哥兒倆》、《花之寺》、《古韻》……

印度詩人泰戈爾於1924年4月來中國訪問,也是在這個時候,凌叔華認識了對她一生有重大影響的兩個男人,徐志摩和陳源
在招待泰戈爾的問題上燕京大學有點不知所措,因當時文人們常去“凌大小姐的書房”舉行沙龍,故燕京大學將“凌大小姐的書房”作爲了這次招待的場所。
接待那天,凌叔華穿着簡單大體的裙子,熱情的招待着每一位前來的客人,徐志摩和陳源兩人同時注意到了這個名聲在外且舉止優雅的大才女凌叔華,好感倍加,此後,兩人便成了凌叔華家的常客。
茶會之後,徐志摩與凌叔華之間有着頻繁的通信。徐志摩說凌叔華就是自己“靈魂的通信員”,徐志摩只爲凌叔華的小說《花之寺》寫過序,看似感情穩定的凌叔華和徐志摩在陸小曼的出現後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徐志摩在1925年奔赴歐洲時將記有自己與陸小曼和林徽因文稿的“八寶箱”交給最信任的凌叔華保管,但才子徐志摩飛機失事後,林徽因與凌叔華因“八寶箱”引發一系列的糾紛,因胡適的出面,才使得此事得以平息。
凌叔華最終決定與陳源結爲夫妻是因爲他們對文學有着相同的見解,但魯迅先生對於這樁婚事滿是譏諷,魯迅的《新的薔薇》一文中明確的寫到“陳源教授找到了有錢的女人做老婆”我們可以從中明確的體會到魯迅先生的嘲諷,因此事,陳源還與魯迅進行了“口戰”,這足以見得陳源教授對凌叔華的愛

因爲丈夫陳源受武漢大學校長的邀請,凌叔華就跟隨丈夫前往武漢大學任教,但凌叔華不喜歡武漢這座城市,因爲凌叔華像飛往法國繼續自己的繪畫事業,但迫於現實的無奈只得做罷,時間久了,難免會有孤獨寂寞的感覺。這時,凌叔華生命中第三個重要的男人出現了,他就是朱利安·貝爾
朱利安·貝爾剛到武漢大學,第一時間就去拜訪了陳源教授。陳源和凌叔華作爲東道主自是不會怠慢朱利安·貝爾。凌叔華爲讓朱利安適應中國的生活,就親自安頓好了他的生活起居,不僅如此,沒事的時候還去旁聽他的課程。時間久了,朱利安對凌叔華產生了好感。
因爲朱利安的猛烈追求,又因爲凌叔華喜歡這個人給她帶來的絢麗多彩的生活,兩人迅速墜入愛河,陳源教授知道自己的老婆紅杏出牆,但因爲愛才,他選擇了理性的方式用來解決此事。
故陳源給凌叔華三個選擇,要麼離婚不離家,要麼協議離婚,要麼與朱利安·貝爾斷絕來往。因當時社會如果傳出離婚對女性極其不友好,因而,凌叔華選擇了與朱利安·貝爾斷絕來往。
即使當時的武漢大學對此事穿的沸沸揚揚,但作爲凌叔華的女兒陳小瀅卻一點也不知情,因爲陳小瀅的父母一直保護着她,使陳小瀅沒有受到外界的指指點點。但是,紙終究是保不住火的,陳小瀅在讀了《往前線之旅》這本書時,無意間知道了母親的往事。

陳小瀅雖然沒有詢問過母親,但她對母親婚內出軌的事情一直放不下,心情也極其糟糕。陳小瀅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慢慢放下對母親的憎恨。她開始同情自己的母親,如果那時候父母離婚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可能結果就截然不同了。但是,這也只是假想。
面對這樣的愛情故事,筆者不禁感慨萬分,愛上一個人並不是什麼難事,難就難在當你看清了一個人之後仍然選擇愛着他。陳源何嘗不是愛着凌叔華呢,如果不愛,他怎會容忍她的任性,又怎會在她婚內出軌時選擇給她機會。陳源只不過是愛的比較深沉。
反過來想想,凌叔華又何嘗不愛着陳源,如若不愛,她又怎會在最美好的年紀嫁給陳源,又怎會在自己死後要求子女將自己與陳源合葬。
自古以來,父母都將自己的愛情無私的給了自己的子女,陳源教授和凌叔華何嘗不是,他們爲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受到別樣的對待,對陳小瀅做了萬全的保護,如果不是陳小瀅的無意,筆者認爲,她應該不會那麼早知道此事。
我們總說,現在難尋真愛,但我們又真正爲對方付出過什麼呢?看了他們的愛情故事,你是否體會什麼是刻骨銘心的愛情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