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清晨的大龙开发区冬雾浓浓,能见度较低。正午雾散日出,晴空万里无云,城乡呈现出别样冬日画卷。

虽在艳阳照耀下,暖洋洋如在春天,但背阴处冬寒之感依然强烈。人们开始披上保暖衣物,“厚重”成为了主色调,而城区路头、河流岸边、乡村农家,“黄”“红”“绿”等鲜艳色彩代表的大龙开发区经济社会领域喜人变化,已打破冬季“单调”的惯性思维,点缀着、丰富着当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黄”:景靓城美

大龙开发区城区绿化区域里,银杏是这个时节最显眼的内容。

“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金龙大道路段,高大笔直的行道树,整齐排了两列。黄色的银杏叶摇曳在枝头或随风飘落,呈现出一派美色。常有周边和附近各年龄段群众前来拍照、自拍晒到朋友圈“炫”景色。

“有的朋友没来过开发区,对城区环境只有刻板印象。我不时发点风景照到朋友圈,引导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这个地方。”杨小玲是服务于开发区的西部志愿者,在这里生活、工作了一年多,喜欢正随着认识的加深而加深。

不只是银杏,桃花、玉兰花、丛生紫薇、桂花等等乔木与灌木,美在不同的季节,搭配着其他绿化植物装点开发区的姿容。

与姿容同样重要的,是整洁。季节轮替,草木枯荣,身着黄衫的环卫工人们,确保市容市貌处于最“靓丽”的状态。

尚翠裙是开发区最老资格的环卫工人之一,已干了11年。目前的责任路段为大龙农贸市场铁路桥至和达未来城段。农贸市场对面夜市一条街多烧烤摊,清扫难度大,每天天未亮她就到点工作,确保清早起来上班、上学和买菜的人们,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城区环境。

开发区在全辖区投放300多个垃圾箱,有洒水车、清扫车、护栏清洗车等20多台车辆设备参与作业,城区配置约100名环卫工人,乡村按各组大小配置1至多名护路员、保洁员,有力地营造了良好的城乡卫生环境。

近年来,开发区城区绿化水平逐渐提高,美丽城市建设加速,为广大群众打造了宜居宜业的舒适家园。

“红”:家靓村美

在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下,开发区乡村面貌在极短时间内焕然一新。脏、乱、差等老标签已被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串串红、月季、杜鹃、菊等花草营造的明、洁、好“覆盖”。

麻音塘村位于开发区城郊结合部,除了村组间的绿化建设,群众维持自家环境、栽种花草已成为共同的习惯。庭院干净整洁、绿植别致美丽,应了一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村里环境那么好,我们住的地方也不能不讲究了啊!”该村上街组村民杨忠新听人夸自家环境漂亮,满脸笑意。“现在谁家没几盆花草,会感觉拖了村容村貌后腿,脸上挂不住。”

杨家组71岁的杨通海刚从地里挖红苕回来,以打理庭院里的盆栽为休闲。“现在农村全是硬化路,不下地就踩不到泥巴。”老人身体健朗,做着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拾下花草,自得其乐。“以往忙于耕田种地,顾及不到环境。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吃的、穿的、用的都得到满足,弄点花花草草,一家人看着心情也更好些。”

近年来,在乡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基础上,广大群众通过就业创业等渠道,创收增收过上了好日子。环境美了,腰包鼓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了。

开发区村容村貌变化最大的,是胜利村。11月24日,胜利村文艺队邀约两支健身队,举办了村里首届中老年人健身文化交流活动。中老年人们精心编排歌伴舞,感恩当前乡村美好生活;自编双语(普通话、侗语)山歌,讴歌脱贫攻坚成效、新农村建设和新时代发展。

胜利村文艺队领队张顺竹、教练吴来娣觉得乡村生活条件改善,辛苦那么多年后,中老年人应该享受健身,锻炼身体、愉悦心情。队员们在舞台上,着以红、绿为主色的舞蹈服,跳出了中老年人的饱满精气神。

如今,乡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村居环境不断改善。开艳的串串红和红色舞蹈服,寓意着新时代乡村生活,正“红红火火”走在新征程上。

“绿”:水靓河美

“红”与“绿”,是中老年健身舞蹈队的审美选择。而天蓝水绿,则是开发区群众的共同守望。

开发区段舞阳河、车坝河相会于抚溪村,然后流往湖南境内。

早年,开发区向下游群众作出“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南”的承诺。如今,已扎实兑现。

站在抚溪吊桥上,“游鱼跃破青山影,啼鸟传回远谷声”,碧水蓝天如诗如画。岸边有几拨人,不论是闲来垂钓的当地村民、还是慕名来赏景钓鱼的周边群众,都对河流环境赞不绝口。

“我经常来这里钓鱼。这边的水很干净、周围风景也好,适合修身养性、释缓精神压力。”陈军家住玉屏,去年听钓友说开发区有个地方特别美,他就跟着朋友过来认识了双河交汇的抚溪村。“我现在也喜欢带没来过的朋友来这里,分享好景色、好心情。”

游客看到的是双河汇流“美丽容貌”,对双河“化妆”的过程不甚了解。而抚溪村村民,对这个变化,却有着深刻的切身感受。过去河面有白色漂浮物、沿岸有生活垃圾;水质差,有异味,难觅鱼虾踪影,村民很少到河边,更别说久坐钓鱼了。

2014年,开发区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和担当执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监管园区企业废水排放;加速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布局,以变废为宝的经济、社会效益共赢,增强园区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提升沿线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安排河道护理员,定期不定期开展河道环境维护;

2015年,大龙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投用,结束了开发区生活废水放任自流的历史;今年,该厂二期污水管网项目完工,延伸收集管网18.3公里,日处理量可达1380吨污水。杜绝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的种种举措,为舞阳河、车坝河赢得“呼吸”空间;

实施“六绿”工程,加大投入推进造林、营林,扶助村集体和群众发展经果林,持续扩大绿化面积,辖区内森林覆盖率已增至52.01%,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逐年增强,得益于各项举措共同发力,开发区河流环境持续改善,成效明显。

李福银在抚溪村生活了一辈子,78岁高龄的她说起如今的河水,有说不完的话。“我们村的河很漂亮,经常有人来钓鱼、拍照、看风景。听他们夸我们村环境好,我很自豪!”

多彩冬季,饱含开发区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与新期待,也是开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构建起美好新生活的写照与缩影。

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路上,开发区正汇聚着城乡、工企和全社会各领域力量,再大步子、再提速度,奋力谱写多彩贵州新未来大龙篇章。(铜仁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恩多 杨红 蔡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