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次知道iPod Video(以下简称ipv),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是08年的一个夏天,当时班上有个土豪女生,中午午休就用ipv听歌。印象中她买的是黑色,保存也相当粗糙,磨痕不忍直视。我与她不熟,只借来用过一两回。但经过一两回的接触,已经对ClickWheel的操作相当喜欢,更不用说镜面不锈钢背盖,亚克力材质表面等等。 毕业后我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iPod,那是一台iPod Nano4代,全彩的阳极氧化铝机身,纤细修长的屏幕让我爱不释手。 不过你们知道的——男人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长大了就算花再多的钱,都要逐样逐样的买回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文章。 iPod Video 没想到再见到ipv是在这样的情景:偶然经过数码店,看到角落里放着的一台ipv。我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我小时候朝思暮想的东西。搜索后发现原来现在已经找不到全新的ipv(找到也买不起啦),只好淘一台成色较好的二手。

  ↑题图本体

  ↑正面依然是通透的亚克力材质

  ↑从侧面观看可以看到透明的一层

  ↑背部划痕较少,iPod Logo经典

  ↑背部再来一张

  iPod Video Vs iPod Classic iPod Classic(以下简称ipc)也是在停产后购入,其实国内ipc改机已经相当成熟,我手上这台原本180G机械硬盘,改为32G固态,电池也换了加大电池,平常充一次电用1个月妥妥没问题。以下为ipv对比ipc

  ↑正面最大差异是材质,ipv为亚克力,ipc为磨砂不锈钢,ClickWheel中部也改为了下凹

  ↑ipv四边比ipc更加锐利,ipc边缘圆滑下凹

  ↑背部基本一致,ipv的容量标识更大

  ↑菜单上ipv不显示封面图

  ↑ipc右侧会显示封面图片

  ↑系统上另一区别是ipc自带CoverFlow功能,ipv并没有(当时看着真是相当炫酷的功能)

  ↑ipv系统到1.3就没有更新过了

  ↑ipv系统一致更新到2.0.5,系统细节上也略有差异(比如翻页的小圆点,已经有iOS的感觉)

  两个小配件 iPod系列现在最大的尴尬,是已经越来越少人使用3.5mm耳机(手机配的耳机跟iPod还不一定兼容),所以为了能让这二位不至于完全不能用,购入一个蓝牙适配器,可以配合蓝牙音箱使用(实际不太好用,仅仅是能用而已)

  ↑插上蓝牙适配器的iPod有点傻

  ↑第二个小配件是真皮翻盖皮套

  ↑磁力吸附,有点SmartCover的感觉

  尾巴 不知不觉iPod系列已经陪我们走过这么多个年头,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代看到这个产品,心中会涌现出怎样的感觉?我猜,他们必然会用手先触摸屏幕。 iPod至今已全面进化为功能更全面的AppleMusic——没错,从硬件设备进化为软件服务;从本地储存进化为在线播放;从iTunes导入进化为“iTunes是啥?” 感谢看到这里的你,真心的,谢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