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

要想成爲君子,既要做到“溫潤如玉”,也要有“錚錚鐵骨”。做人要方,處事有底線,做人講原則,事有所不爲。做人也要圓,圓融卻不油滑,懂得包容退讓之道。既能方也能圓,既能屈也能伸,這樣才能在紛繁嘈雜的人世間爲自己掙得一方呼吸之所。

2、常快活便是功夫

心是快樂的根,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倘若都以淚眼相對,恐怕剩下的兩分快樂也索然無味。詩人說不要因爲錯過流星而哭泣,那樣你還將錯過月亮。世界上很多的煩惱與不快樂都是自己造成的。不滿足、不知足、不能坦然面對失敗,時時想着攀比,那你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快樂的奧祕。快樂不是上天的禮物,而是你自己的心給自己的禮物。

3、然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機關算盡一場空,白茫茫真乾淨。屬於我的應得之物,要盡力爭取,不應放棄;不屬於我的,也沒必要強留,費勁手段留下的東西最終還是會悄悄溜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緊握着別人的東西就像攥着一把釘子,握得越緊對自己的傷害越大

4、善人也,而甚孝

子在下,纔是孝。對待父母長輩要恭敬。孝順是衡量一個人品行高低的標準,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了,又怎麼期望他對世界有愛,對他人友善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從呱呱墜地到步入社會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辛勤付出。烏鴉尚能反哺,人也應知孝道廉恥。

5、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一定遇到了不少流言蜚語,別讓他人的目光或言語阻斷你前進的腳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太過在意別人,反而會在他人的目光中迷失自我。世上有太多人活成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只管認準你前進的方向,今日的誹謗與嘲笑必將成爲來日的掌聲。

6、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古語有云: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再也沒有比真誠更銳利的武器,一顆真誠的心有化腐朽爲神奇的奇妙魔力。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別人,即使那人當時不瞭解,日後也會了解。做人做事最重要在於真誠坦誠,不弄虛作假,遮遮掩掩,你耍手段,總會叫人疑心,倒不如光明正大,謙卑誠懇。

7、人須有爲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活一世,真正對自己好,不是放任自己爲所欲爲,而是懂得剋制自己內心的慾望。只有懂得剋制,才能成就自己。克己,不是壓抑自己的內心,而是修心的過程,讓自己的心變得平和。

8、天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之必不宏

在獲得成功之前肯定要走過一段坎坷泥濘之路,沒有人能輕而易舉隨隨便便地摘取成功的桂冠,你想要取得多大的成就,就必然要先付出多大的努力與辛苦。不費吹灰之力得到的,你便不會珍惜,很快就會失去。

9、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因噎廢食不可取,不能因爲怕跌倒,就拒絕走路。世上一切困苦,都是磨礪,都是成長。只有經歷過這些苦難,品嚐過人間苦楚,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孩子們也只有遇事才能成長,過度的保護彷彿是玻璃罩中盛開的花朵,一旦玻璃罩發生破損,花朵可能看就會凋零。

10、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惡之分

善惡皆有心生,故人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人對世間萬物的好惡評價不過是個人情感的投射。功名利祿不過過眼雲煙,得失往往在一瞬,勘破,自在。

11、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

瞬息萬變中惟天不變,主宰的天不變,若天不變,依天而生的人又何苦疲於奔命,忙忙碌碌呢。天不變,心不變,當忙碌成爲生活的常態,保持內心的寧靜就成爲了每一個現代人的必修課程。心不能浮躁,再忙碌也要使內心保持安然。

12、汝若於貨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盜之心一般,都消滅了,光光只是心之本體,看有甚閒思慮

內心有什麼樣的種子便結出什麼樣的果子。若一個人內心被名利美色佔據,那自然會因此生出種種情緒,或憂愁、或悲傷。心的空間需要自己經營。

13、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爲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有人的地方就有錯,大家都不是聖人,都有可能犯錯,更何況聖人也會犯錯。犯錯之後,不能輕描淡寫、簡簡單單的略過錯誤,而是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有悔過之心,光有悔改之意還不夠,還要落實在行動上,真心作出補救,最後要懂得放下,不能讓悔恨長久積壓在心中。

14、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

人與人素質間的差距體現在多個方面,知錯能改就是其中之一。有錯不可怕,知錯犯錯,犯過不改應該引起重視。一個有素質的人絕不會僅把改錯停留在口頭上。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閒話、管閒事

堅守好自己的志向,就像心痛一樣,哪裏有閒工夫管其他人呢?堅守自己志向的道路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雖然痛但是前方有希望的召喚着你,這時的痛苦都在自己內心深處,別人看不到,也無從體會。閒言碎語無利於自己的內心成長,倒不如把說閒話、管閒事的功夫用來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16、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美與快樂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自己去發現的,金錢物質可以滿足人的需求,給人帶來豐足的快樂,但世間的快樂事並非只有金錢物質可以辦到,山水美景同樣可以帶給人滿足與快樂。快樂需要自己用心找尋,用心體會。

17、爲學大病在好名

不僅是做學問,做任何事都別太看重成績。做學問是爲了豐富充實自己的內心,名利的獲得本來是個附加物品,倘若爲了追求所謂的名望纔去學習,這就本末倒置了。學習本是興趣使然,若把成績看得太重,則失去了學習的快樂與意義。

18、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總覺得理想很空,志向很遠,其實正是因爲有了理想,纔有了前進的動力。可能你的理想在距離你有一千步的地方,你覺得遙不可及,但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爲了更接近他,假如沒有理想或志向的驅使,那人可能就渾渾噩噩如行屍走肉一般。

19、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與朋友間的相處,要互相謙讓,沒有喜歡針鋒相對,處處爲難自己的朋友。如果朋友之間相互攀比,那會對雙方造成傷害。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相處在於真心,別忘了以一顆寬厚的心對待朋友。

20、吾輩用工,只求日減,不求日增

生活中要學會做減法,在“減”字上下功夫。內心裝的東西太多通常會給自己的心戴上枷鎖,心中裝了太多得失、慾望,便會處處受其牽制,想要擺脫這些,就要學會做減法,迴歸原本單純的心。

21、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要合一。“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準備充足往往可以避免很多過程中的麻煩。事前經過仔細思考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思考與行動都應結合起來。

22、謙者衆善之基,傲者衆惡之魁

一個謙虛的人,必定是個寬容的人。一個寬容的人,必定是個有着大胸襟與大智慧的人。一個胸懷寬廣的人,也必定是個好運之人。謙虛寬容是一切美好品德的基礎。人一旦驕傲就容易剛愎自用,在言語行動上打壓別人。

23、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每個人都能成爲聖人,人一落地,本心的差異並不大,但隨着時間的流逝,隨着時光的變化,有些人的內心已經污濁不堪,失去了做聖人的資格。人要想成爲聖人,就必須摒除遮蔽內心的雜念。

24、省察是有事時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省察

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學會反思才能取得進步。再笨拙的人,通過省察反思,也能變得聰明。再柔弱的人也可通過省察反思變得剛強。一個不懂得反思自己的人往往止步不前,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飄飄然找不準人生的方向。

25、知而不行,知是未知

知道了去不做,那就是還沒有真正的瞭解明白。如果你知道了這個道理,卻並未付諸實踐,這隻能說明你沒有用心去領悟。

26、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地

人要敢於嘗試,敢於探索。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人生如果按部就班的進行,在重複的日子裏夢想就會被磨滅。自己走出來的纔是人生,別怕走了歪路,敢於嘗試才能贏得屬於自己的色彩。

27、 知輕傲處,便是良知

知道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輕傲之處,那說明內心還是存在柔軟的地方,這個人還是有救的。

28、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

自省是一次痛苦的自我剖析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巨大的勇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雖不難,但坦然的面對自己的錯誤卻不易。懂得自省的人,是有大智慧大勇氣的人。

29、 善念發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而知之,而遏之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當善念萌發時,要將其放大,使之成爲善行。當惡意出現時,要及早察覺,並及時遏制。

30、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譭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別讓得失心主宰你的生活。得失心太重,只想要獲得好結果,但往往事與願違。心平氣和、坦然面對得失纔是正確的方式。勝敗得失乃人生常事,人總會有起起伏伏,盡力而爲之後順其自然纔是常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