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购房最高补贴500万!柳州“人才聚集”措施解读来了

上午11点,柳州市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若干措施政策解读媒体见面会在市文昌会议中心融水厅举行。 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时报、新华社等14家媒体参加。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龚海祥从《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政策出台背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政策的解读。

会议现场

重视本土人才培养,突出“高端引领”

对来柳工作A、B、C类人才(团队),简化程序,一事一议,分别资助人才(团队)项目资金最高1亿元、3000万元、1000万元,3年内给予人才生活补助每人每月分别为3万元、2万元、1万元,核心成员每人每月分别为1.5万元、1万元、5000元。

A、B、C、D类人才的购房补贴分别为最高500万元;最高300万元、最高200万元、50万元;租房补贴A、B类人才 3500 元/月, C、D类人才 2500 元/月,均连续发放5年。

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每年岗位津贴分别为:两院院士2万元、其他顾问1万元、双百专家5000元。

对为我市每引进1名A、B、C、D类人才的企事业单位、人才中介机构等,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购住房:5年内人才公寓不低于5000套,实行购住房补贴

新引进人才在我市购置首套家庭住房的,参照下列标准给予购房补贴:A类人才最高500万元;B类人才最高300万元;C类人才最高200万元;D类人才50万元;E类人才30万元;F类人才8万元;G类人才5万元;H类人才最高2万元。

未享受购房补贴或未入住人才公寓的参照下列标准给予租房补贴:A、B类人才 3500 元/月,连续发放5年;C、D类人才 2500 元/月,连续发放5年;E 类人才1500元/月,连续发放5年;F类人才1000元/月,连续发放3年; G类人才500元/月,连续发放3年;H类人才按500元/月,发放1年。

建设人才公寓。采取租用、改建、新建、购买等多种方式在全市推动人才公寓建设,由市财政投资建设、购买一批住房或整合、改建一批存量房产作为市本级人才公寓,鼓励各城区、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和市属各单位充分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人才公寓,5年内全市人才公寓不低于5000套,为来柳且尚未在柳州市购买住房和未享受政府购房(租房)补贴的各类。

设立“龙城人才周”

将每年4月的第二周设立为“龙城人才周”。在“人才周”期间,组织开展“优秀人才接触柳州计划”活动,组织发布柳州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目录,开展人才招聘“双向交流”“优秀人才推介”“双百人才服务柳州”等系列活动。积极宣扬优秀人才典型事迹,讲好柳州人才故事,大力营造重才尊才的社会氛围。

未来五年,柳州市人才总量突破百万目标

当前,柳州市正实施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全力推进“三大建设”、持续营造“三大生态”,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又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培养和集聚一大批国内外各级各类人才。而原有政策执行十多年来,虽然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进入我市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工作,并激发各单位在职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积极性,对提升全市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发展,这些政策已不适应我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引进人才的发展需要,政策执行过程中凸显补贴标准偏低、补贴范围过窄、补贴对象分类不够科学、补贴层次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利于我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因此,我市制定了《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针对性较强、含金量较高、惠及面较广、激励作用较大且具有可操作性,是我市有史以来政策创新与突破力度最大的一次。

记者 梁莎莎 冼冰

责任编辑:罗 妙

见习编辑:麦菊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