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被老師扇耳光後自殺,是粗魯式教育惹的禍

作者:默城

據媒體報道,9月15日,安慰歙州一名高二學生小垚在校內跳樓自殺。小垚在開學典禮上因微笑,就被老師當衆打了三個耳光。事發當天兒子再次由於微笑被老師批評並罰站,最終選擇了自殺。目前,公安局和教育局已成立調查小組,涉事教師已停職並接受調查。

一個學生因爲在開學典禮“微笑”了一下,就被老師當衆打耳光,這事要是屬實,怎麼看都令人匪夷所思。這位學生的家長表示,兒子性格內向,微笑是下意識表情。退一步講,就算是故意嬉戲,缺乏對開學典禮的尊重和敬畏,甚至是素質問題存疑,那就可以當衆打耳光嗎?要知道,這可是體罰行爲,甚至涉嫌了當衆欺辱的現實意味,這與教育無關,更不應該與“師者”這個身份產生一點關聯。

被打耳光之後,又加上的老師批評並罰站,無疑雪上加霜,隨後釀造的便是自殺悲劇。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尊嚴底線遭受着巨大的挑戰。可作爲教育者的老師,對此卻沒有絲毫關注,也沒有相關疏解,有的只是一味的強壓與逼迫。

那這呈現出來的就是盲目且缺乏基本情感的粗魯式教育,其畸形狀態已經顯然。粗魯的教育思維與行爲,在不斷積累中,便形成了“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隨後就沖毀了學生心理層面的最後一道防線。這種“粗魯式”的刺痛,也揭開了其背後的一種教育生態。

對於那位老師的行爲,該學校一位年級領導表示,他們不好評判。這種說法的態度過於模棱兩可,沒有一個清晰的立場,某種程度上是在對體罰和傷害學生的問題在具體操作中進行模糊化處理,當然,這可能也凸顯出其潛意識中本來對這類情況的認知就是模糊的,一種現實“放縱感”便在其中了。

其實,我們教育中的“粗魯”基因,絕不僅限於這三個耳光和相關領導的模糊態度。其還呈現在無數學校的教育細節之中,甚至植根於很多老師多年的教育理念和行徑之中。相信很多人對受教育時,老師的過分嚴厲都不陌生,比如體罰、語言諷刺和侮辱,呈現出來的是身體和心理層面的傷害。

不否認,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心理層面和具體行爲層面都可能出現一些超出常態的“異化”現象。這也必然要求着老師羣體需要以一定的“嚴苛”態度或行爲,才更好規範和約束學生,如此,也是教育的現實體現。所以說,“嚴師出高徒”的邏輯論斷是有現實支撐的。

但這並不意味着“嚴師出高徒”和“恨鐵不成鋼”等邏輯認識,就能被隨意當成幌子,實質上幹得是踐踏學生基本權利,觸動尊嚴和利益等越軌之事。在教育與受教育這一特殊的關係當中,學生自然要有基本的尊重和敬畏,但老師也有同等如此,最大程度避免兩者權利失衡的情況發生。

這裏的癥結還是在於老師教育的尺度與規範問題,以及其背後的對師者職責與權利的客觀認識問題。所以,要改的不只是幾個教師的行爲,還有其背後的整體教育思維邏輯。把對學生的“嚴苛”與“一切爲了學生”的初心,要進行全面嚴謹的結合,避免在現實中走偏,或許是學校和老師都應該努力的方向。

春風化雨和潤物無聲,纔是教育最本真的樣子;而沒有情感和喪失底線的粗魯式教育,則應受到正義的天然排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