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7日電(胡哲斐 郭其鈺)40年壯闊東方潮,40年鐵筆寫春秋。爲慶祝改革開放40年,由中新社浙江分社編撰、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下屬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浙江改革開放40年口述歷史》一書已正式出版發行。7日,該書首發式暨浙江改革開放40週年研討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

《浙江改革開放40年口述歷史》首發式暨浙江改革開放40週年研討會現場。 王剛 攝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爲標誌,中國開啓了改革開放的壯麗航程。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浙江從一個資源匱乏的“小省”成爲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省”,無愧爲中國改革開放大考中的“優等生”。浙江人民以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譜寫了改革開放40年的經典樣本。

新聞與歷史有共通之處。爲了給後人留下一份真實的歷史草稿,在浙江黨史部門指導下,中新社浙江分社多年來訪問了李澤民、柴松嶽、呂祖善、厲德馨、李金明、仇保興、周國輝、步鑫生、宗慶後、魯冠球、馬雲、徐文榮、範淵、鄭樹森、何水法、鬱建興等浙江改革開放的歷史親歷者,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當事人所見、所聞、所思、所爲,生動再現了壯闊磅礴的浙江改革開放史。

中國新聞社社長章新新說,看完此書,人們能深切地感覺到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也能體會到人民羣衆偉大的歷史創造,“我們的進步是記錄下了這種創造,這本書不僅僅是一種紙質的存在,而是一種精神的財富。”

《浙江改革開放40年口述歷史》主編、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常務副社長、總編輯柴燕菲連用三個“幸運”解釋該書出版的原因,“作爲中央媒體,身處這樣一個大時代是一種幸運,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浙江也是一種幸運,能夠記錄一段對浙江、對中國甚至對世界產生影響的歷史更是一種幸運。”

口述歷史一書的面世,離不開出版方的努力。浙江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總經理朱勇良認爲,以出版物的形式記錄下這段珍貴的歷史和極爲寶貴的史料,不僅具有歷史價值,更有其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40年,也是媒體人鐵筆寫春秋的40年。站在改革開放40年這一重要節點上,各家媒體、各種形式的宣傳報道浩如煙海。“其中中新社浙江分社採用的形式別具一格,用口述歷史的方式來展現浙江40年來的壯闊歷程,令人耳目一新。”中央新聞單位駐浙記者聯合會會長、《經濟日報》浙江記者站站長黃平爲《浙江改革開放40年口述歷史》一書“點贊”。

當天,出席新書首發式的領導、企業家、專家學者等圍繞各自的改革開放經歷,進行了分享交流,共憶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歷史。

浙江省原省長呂祖善在會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最珍貴的就是在富民強省這條路上始終沒動搖、沒折騰、沒反覆,集40年之大成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這不是幾年、哪一屆黨委政府的功勞,而是所有浙江人民共同參與、創造出的成績。

他強調,富民強省過程中,政府不是“無爲而治”,要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去創新,去爲經濟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富民怎麼富?歷屆浙江省委、省政府做的事情就是給人民創業提供平臺、載體、環境,創業才能富民。我們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浙江人民才能富起來。”

“改革開放有許多阻力,衝破阻力是不簡單的,但是我們浙江抓住了牛鼻子,解放思想。”當天的研討會上,已是耄耋之年的海南亞洲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樓金如是總結浙江改革開放40年。他說,浙江的改革,得益於此,繼續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仍然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置身於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中,中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強則回憶起了獨屬於自己的改革開放故事。“我的幾個姐姐因爲沒有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機,所以都沒有機會上大學,因爲改革開放,我有幸成爲了杭州市第一批接受三年制高中教育的學生,從而打下了知識的基礎。”

如今回望歷史,既要看到成績,也要對未來的發展能夠有所啓示。在王祖強看來,口述歷史就發揮着這樣的作用,“口述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浙江改革開放珍貴的史料,也給我們提供了浙江改革開放的經驗啓示。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致敬改革開放,致敬那些勇敢的改革者,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