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花樣年華》裏張曼玉的旗袍,把張曼玉的身材表達得如何曼妙,旗袍的開衩與盤扣是女人的欲說還休——那個時代,那樣的風情,是香港旗袍,不,是香港長衫的黃金時代。

  意外走進廣東博物館,這裏正展出《百年時尚——香港長衫的故事》

  “長衫”是香港人對旗袍的日常稱謂,帶着濃郁的港味。長衫以柔和舒適的面料與極盡合身的剪裁,充分展現女性體態與曲線美,突顯女士的綽約丰姿與嫵媚典雅。

  其實香港女性穿長衫,也就是旗袍的風氣始於內地的風潮,而內地的風潮,當然就是當年的上海。從1919年開始,有女穿男袍的現象。至1929年,長衫成爲規定爲禮服。

  在香港,長衫原本就是指大褂款式的男性服裝,把這種婦裝袍稱爲“長衫”,更反映了女穿男袍的文化起源。

  

  這是粉紅色提花上衫l連“十八鑲”繡花百褶裙。

  這是清未民國初期的服裝,可以看到明顯的闊袖口及上下分開的套裝樣式。當然那個時候的百褶手工藝是非常精美的。

  演化中,袖口開始變窄了,長褂開始流行了,兩邊有精美的繡花和盤扣,廠字形的領口出現了,剪裁上版形往兩邊延展。

  

  香港多元的文化也體現在服裝上,這種中西合璧的穿衣方式成爲一種時尚。香港的長衫文化也漸入佳境。

  

  輕柔面料的使用,原身出袖,纖窄修長,袖子收窄,輕微收腰,開始注重突出女性線條開卷有益 ,衣身左側開衩,右側全開口,將袍右側的盤扣扣起來,兩邊開衩高度相同。重要的是,當年就已經有了透視裝。

  此後工業產品運用到長衫中,如拉鎖和暗釦代替了盤扣,以及西式的立體剪裁的運用,大大降低了製作的成本,令香港更多的女性可以穿上精緻的長衫,同時也更日常。隨着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大批上海裁縫移居香港,以及香港女性積極投身社會工作,社會地位的提高,長衫成爲城中女性最端莊的外出服和上班報。香港長衫進入了黃金歲月。

  長衫也在演變中,腰身更合體,下襬收窄,女性的玲瓏身材得到完美的表現。

  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隨着香港成衣製造業的蓬勃,西式成衣五花八門,而訂造一件長衫費時昂貴,也令長衫業日漸式微,慢慢不再普及,但卻成爲隆重場合的首選服裝。此外,長衫也是香港選美活動的指定服裝。這個時期的長衫追求細緻精美,也更顯矜貴。

  長衫是西服的結合也越來越受歡迎。

  從上世紀90年代之後,“中國風”在國際時裝界掀起熱潮,香港的設計師也爲長衫注入了新元系,也令長衫躋身國際時裝領域。進入21世紀,長衫的面料和配飾上加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就算今天,香港長衫仍是各種社交場合的女性寵兒。依舊體現香港多元的文化及獨特的審美觀。

  

   更多的時尚元素被運用到長衫,令長衫躋身國際時裝領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