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期统筹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的综合性活动阵地,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是创新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新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要将其作为打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哪里有群众,文明实践活动就要延伸到哪里。

随着中央出台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相继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近年来,志愿服务在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进行了有力推动。如今,各地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例探讨,总结和提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地方建设经验。

安徽当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验[1]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六单”工作法靠志愿者落地生根。所谓“六单”工作法,就是由群众点单,平台统单、制单、派单,志愿者接单,最后由群众评单。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当涂县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志愿者队伍。截至2018年11月15日,全县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注册人数有6.16万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13.02%。志愿服务团体187支,运行项目485个。

1、围绕需求做好服务文章

“六单”工作法的关键一步,就是接单。接到派单任务的志愿服务队要备好功课,理论政策类宣讲要经过审核,才能开展相关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好不好,最后还要让群众来评单,即通过登录志愿服务公众平台、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等进行评价。站、所、中心三级平台根据征集到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志愿服务队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内容。

清源社区为提升社区凝聚力、居民向心力,开设“五彩课堂”,并以此为突破口,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秦宜祥和张玲都是清源社区的志愿者,在接到派单之后,他们都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中。68岁的志愿者秦宜祥擅长结合身边事讲《论语》,对儿童国学启蒙很有帮助,老秦从讲故事入手,通过孩子的诵读,加上故事的解析,让孩子在诵读的基础上真正地理解语句的内涵。交警志愿者张玲为了让社区居民有更直观的体会,运用视频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表述来剖析、解读交通安全知识。

“五彩课堂”项目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每个月开课十几次,“红色教育课堂”强党性,“金色文化课堂”继传承,“蓝色防护课堂”保安全,“绿色礼仪课堂”促文明,“橙色服务课堂”树爱心,受益居民近千人次。“五彩课堂”既是文明的讲堂,又是文明实践的地方。“五彩课堂”也向社区内的未成年人开放,尤其注重困难家庭、双职工家庭及留守儿童,以下午四点半、周末、暑寒假为重点时间,进行系统多样的辅导培训,培养综合素质能力,有效弥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漏缺,使未成年人教育引导工作做到了全时段、无缝隙、有成效。这个公益项目实施后,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图1 “五彩课堂”向社区内的未成年人开放

2、盘活资源做好共享文章

如何发挥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当涂县一是整合“干部志愿队伍”。进一步构建以县级部门和乡镇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县几套班子成员带头加入,并利用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五(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志愿者活动日)到共建社区、村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访民情·解民忧”大走访活动。二是整合“专业志愿队伍”。进一步构建以法律、环保、消防、医疗、科普、教育等为主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通过擦亮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品牌——“美丽新当涂·文明再升级”活动,每月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开展专业志愿服务。三是整合“群众志愿队伍”。进一步构建以新时代“五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天下益家志愿服务队”、“爱心车队”为代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志愿服务队,动员社会各界志愿者长期活跃在群众身边,群众需要什么就不断实践什么。

当涂以全县域为整体,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来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搭建“六单”工作法运行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创新,当涂擦亮了“爱心义教”、“最美夕阳红”、“阳光心态进校园”、“守望当涂”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这些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开展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等主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拓展文明实践的经度和纬度。

为让“六单”运行更融通,县级组建了“当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当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县委书记担任县实践中心主任,县长担任志愿总队队长。制定出台了《当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方案确定了“12355”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模式。并把试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列入了今年全县目标管理考核。到12月底,实现全县乡镇、行政村(社区)实践所(站)全覆盖。

3、案例启示

当涂县按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的要求,创新性地实施“六单”工作法,了解群众需求,积极调动志愿服务队伍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欢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提升群众最文明的素养。当涂县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丰富实践落地生根,充分发挥了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志愿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推动了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值得学习和推广。

江西安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验[2]

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江西省安远县充分发挥巾帼志愿服务队、妇女小组长、“五老”人员等群体作用,推动乡风文明行动、村庄环境整治。而且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切实将文明实践中心与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等有机融合,让实践中心成为人气最旺、村民最愿意来的地方,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1、整合资源发挥效能

安远县上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整合该村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年孔田大讲堂等现有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的学习宣传主阵地。积极发挥巾帼志愿服务队、妇女小组长、“五老”人员等队伍先锋带头作用,每月集中开展2次主题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宣讲、展演、诵读、竞赛等多样方式,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群众身边,极大地丰富了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如此,上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立足尊重历史与立足现实、理论宣讲与技能培训、服务本村群众与辐射周边乡村“三个结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由室内封闭式到室外开放式、新时代文明实践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方式由固定型向流动型“三个转变”目标。

图2 安远县上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2、“每乡镇一试点”建设工作

安远县立足县情实际,在县、乡、村三级成立组织机构,由县、乡、村三级书记任组长,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组织体系。在创建过程中,安远县按照“七有”(有场地、有机构、有队伍、有制度、有标识、有菜单、有效果)建设标准,充分整合现有学校、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站等资源,扎实抓好“每乡镇一试点”建设工作。

在县级层面,安远县充分发挥涉农、宣传、教育等部门单位力量,发动青年干部组建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2支分队,干部志愿队伍达到200多人;在乡村层面,充分整合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乡风文明宣讲队等资源力量,组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图3 新时代文明志愿者解决村民疑惑

安远县还根据群众需求,按照“六传”(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精神、传科技、传文化)的要求,制定“传习菜单”,抓好“三个一批”系列活动。抓好了以脱贫攻坚为主的宣讲活动,抓好了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清洁家庭评选、“五净一规范”整治、传承好家风等赣南新妇女活动,积极引导农村妇女撑起家庭脱贫致富半边天。抓好了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好人评选活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对村民进行规劝引导。截至目前,安远县共建起各种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21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00多场。

3、案例启示

在安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中,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驱动和内核,志愿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志愿者的作用和优势。安远县通过巾帼志愿者服务带动家风建设、文明传播;通过青年专业志愿者利用专业科技知识带动农业发展;通过党员志愿者传播党的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等等。安远县通过聚合多方力量盘活了闲置资源,切实的从理论、政策、法律、精神、科技、文化这几个方面带动了整个农村生态圈的蓬勃发展。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面对新的时代形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作为宣传、建设新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农村志愿服务形式,打造各地农村志愿品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营造农村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浓厚氛围。通过吸引大量人才加入到农村志愿服务中,从而增加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