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前的今天

這個福州人因說真話被殺害

他的名字永載史冊

他就是

林白水

1874年出生於福州市閩侯縣

本名“林獬”

“獬”爲傳說中的獨角異獸,能辨曲直

他先後在近10家報紙

從事主編、編輯和撰稿工作

是當時新聞界與邵飄萍齊名的人物

被譽爲報界先驅

1985年

國家民政部追認爲革命烈士

在1926年8月6日

卻因一篇報道

慘遭殺害於北京天橋

他曾說:“新聞記者應該說人話,不說鬼話;應該說真話,不說假話!”

林白水先生

正如一隻看善惡的獬

在民國的報壇用犀利的筆鋒鍼砭時弊

成爲中國民主革命時期

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和我國近代新聞界傑出代表人物之一

一起來看看他的傳奇人生

01.少年立志

林白水小時候家中並不富裕,但他年幼好學,過目不忘,母親不願荒廢他的才氣,就讓他上私塾讀書。

在私塾期間,他常常聽老師與友人的談話,知道中國的鄰國日本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已有新式學校,窮人孩子也能去讀書;所有人可以從報上知道世界大事和國家大事。

從那以後他的心裏默默種下了兩顆種子:一是創辦新式學堂,讓窮人孩子享受平等讀書機會;二是創辦報紙。

02.創學辦報 求知求實

心中有清晰夢想後,林白水這隻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獨角獸”,開始拿筆做“武器”,辦學校、辦報紙,用自己的方式匡扶正義。

1902年寒假,林白水與表兄弟商議後創辦了福州第一所新式學校——福州蒙學堂。學生中有一、二十人後來成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其中就包括方聲洞、黃光弼等。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臺海,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裏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

這是1904年底,林白水在《警鐘日報》發表的一副對聯。

當時的清廷不顧內憂外患,大肆慶賀慈禧70歲壽辰,林白水憤而寫下這副對聯。

該聯字字辛辣、句句見血,拍案叫絕,既讓清廷咬牙切齒,也讓世人領略了他的才華,外省許多報刊紛紛轉載。

1905年7月林白水在東京早稻田大學主修法政,兼修新聞。

他先後與宋教仁、孫中山結識,宣揚孫中山及其領導的革命。孫中山曾書“博愛”二字相贈。之後林白水先生加入光復會。

03.鍼砭時弊

1913年春,他進京任《新中國報》主筆,並先後創辦《公言報》《平和日刊》《新社會報》。

其女林慰君在所著《我的父親林白水》寫道:“先父辦報,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攻擊軍閥、貪官污吏與奸商,使他們的罪惡目的不能得逞。一個是代表人民,建議政府做對於人民有利的事,並代小民鳴不平。”

單在《公言報》上,林白水就“捅”破過不少驚人黑幕。

1918年,他發表了名爲《青山漫漫七閩路》的時評,在北京引起巨大轟動。文章開門見山直指交通總長許世英等人貪贓舞弊案。

04.不幸落難

1926年8月5日,林白水在《社會日報》發表時評《官僚之運氣》,成爲他生命中最後一篇文章。

他寫道:“狗有狗運,豬有豬運,督辦亦有督辦運......某軍閥之‘腎囊’......終日懸於腰間也。此君熱心做官,熱心刮地皮......乃並一優缺督辦亦不能得?”

他在文中將張的軍師潘復“智囊”變作“腎囊”,並暗諷張宗昌又因擅長逃跑而有的“長腿”綽號。

而張宗昌等早就對林白水之前諷刺他爲魚肉百姓的“狗肉將軍”而不滿,再加上潘復看到文章後惱羞成怒,拿着報紙到面前“控訴”。

張於8月6日凌晨一點下令讓京畿憲兵司令王琦將林白水逮捕。王琦連夜將林白水押赴天橋刑場,未經審訊就以“通敵有證”的罪名槍決。

05.永存世間

作爲報界先驅,林白水先生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投入新聞事業。

從1901年到逝世前的20餘年中,先後自辦或與他人合辦了10餘家報紙。他堅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爲民請命,代民立言。

1985年7月30日

民政部頒發烈士證書

追認林白水爲革命烈士

林白水紀念堂也在

其犧牲六十週年之際落成。

林白水先生秉持

新聞爲民、堅持客觀真實

倡導言論自由的新聞思想和專業精神

愛國、求真、創新、獻身的高尚品格

永遠是值得中國新聞工作者

珍惜和弘揚的精神財富

致敬!

他是福州人永遠的驕傲!

內容來源:東南網 福州新聞網 遇見閩侯

編輯:伊寧倩

監製:黃而海 陳玲雲掌上福州

看新聞都用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