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從農村醫院一路走來的醫生,我甚至中國醫療體制以及醫療保險體制的各種弊端以及運營上的艱難,也深深體會到,無論是哪個時代,農民永遠是醫療生態中最弱勢也是最需要醫療服務的羣體,如何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可以說是整個醫療事業最需要突破的問題,毋庸置疑,農村合作醫療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和辦法。

農村合作醫療事實上是一種普惠性的醫療保險制度,大家知道保險其實就是取衆家之水解一家之渴,大家都交錢匯聚到保險池之中,才能在少數人生病的時候給與他解決燃眉之急的醫療經費。只有參與的人足夠多,才能衆人拾柴火焰高,爲生病的少數人提供保障。

每一個人每年繳費的多少和參與人的多寡以及醫療費用的高低有關,理論上講,參與的人越多,生病的人越少,平攤到每一個人頭上的費用越低,醫療費用水平越低,每個人每年需要交納的保費越少,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更高醫療服務和藥物的渴求,人均醫療費用也是在走高的,每個人每年交納的費用也在變多,目前確實已經漲到了每年每人200多元。

現在很多人的確看不上200塊,很多城市的白領階層一個月扣得稅都有好幾千,但事實上有很多農民家庭存款還在0左右掙扎,外出一年打工的錢各項開支之後算下來所剩無幾,哪怕多一毛錢的開支對他們來說都是負擔,每人每年220,一家幾口人也有1000多元,而且如果不生病,會讓很多人覺得是白交錢,也讓很多農民覺得這錢是白交了。

然而,屋漏之時再上房補瓦無疑是痛苦的,生病尤其是生大病時後悔就來不及了,不要說農民,在中國,即使是中產階級,家中有人生大病,想一下子籌集很多錢款都是傷筋動骨的事情,因病而消費降級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在平安的時候交一份保險的錢,比去廟裏求平安要實惠的多。

互聯網的發展讓更多的人可以用更少的付出獲得更多的幫助,參保的便利性讓很多人得以進入其中,一些新型的保險得以發展,設想,如果全中國的人都參保,每人每個月只需1-2元就可以獲得30萬左右的保額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這樣的保險在傳統的保險公司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帶有徵信系統的互聯網巨頭才能辦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