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熠熠虹桥还英魂,狂风疾舞弄金秋——新闻院2018年金秋舞蹈专题报道

2018年11月3日晚18:30,武汉大学金秋艺术节舞蹈之夜拉开帷幕。“秋意渐爽,热血难凉。一个以彩虹为信仰的民族,一段悲壮而值得铭记的历史,昔日前辈面对侵略者时的殊死抵抗,才换得今日的海晏河清。可以输去的是身体,不可输的,是民族的灵魂!”在主持人慷慨激昂的陈词后,场外响起了急促的鼓声,“新闻传播,精彩多多,金牌新闻,无限传播”伴随着新闻院学子的加油呐喊,舞台屏幕瞬间变化,由2015年的《吉祥树》,到2016年的《毕业歌》,再到2017年的《百花争妍》,最后,2018年,“Our Time Is Now”!

沉郁而厚重的鼓声,浓郁民族之风的鼓点,原始而狂野的呼喊,赤脚简衣,红绳土枪,这是新闻院的舞者们阐释的赛德克民族。

熊熊烈火映照着他们强壮的身躯,编起的长发遮不住她们野性的魅力。时疾时缓,时聚时散,时刚时柔,时野时媚。他们随着音乐律动,随着节奏起伏。恢弘的原始气势,浓郁的部落情感,在舞者的演绎下绽放得淋漓尽致。

而画风急转,节奏突快,舞蹈进入了高潮。“砰!”的一声枪响,将所有人的心高高悬起,外敌入侵,民族危难,怒吼、厮杀,最后陨落。从容赴死的将士们在彩虹桥的彼端,魂归故里。这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更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样惊艳的舞台背后,是默默努力的他们。从九月份的舞蹈面试,到十月份的日夜训练,再到十一月的舞台惊艳,一路走来他们并肩奋斗,苦乐共享,笑泪同存。

回忆起当时的光景,已经跳了十年古典和民族舞蹈的沙莎笑谈:“其实当初没有想到会被舞蹈选上,因为已经很久没有跳过舞了,感觉自己很不协调,但是选上之后还是很开心的,上了大学之后能够有一个重新跳舞的机会真的很开心。”但其实很多这次参加舞蹈的演员并没有舞蹈基础,有些甚至在一开始跳舞时身体也很僵硬,这就加大了完成动作的困难度。

然而这次舞蹈与往年不同,在舞者的阵营里,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16级转专业来到新闻院的张译夫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金秋舞蹈了,“想要为新闻院做一些贡献”是他主动参加这次金秋舞蹈的初衷。

于是在这流光溢彩的金秋,这样不同的大家就这样相遇了,怀着各异的心情,共同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途。

为什么会在今年选择《彩虹桥》这个舞蹈呢?负责这次新闻院金秋舞蹈的卜老师回答:“这个舞蹈相对来说情怀比较重,可能中间没有过多的技巧,但是跳得整齐,整体气势是很足的,而且节奏也很突出,去年的可能相对来说比较柔一点,今年就换了一种风格。”刚柔并济,动作与情绪并存,是《彩虹桥》独有的特点。顾虑到大家并不是很专业的舞蹈演员,选舞方面就不能选择那些技术性很强的舞蹈,于是情绪浓烈的《彩虹桥》便是很好的选择。且先喜后悲的情绪变化也使这个舞蹈层次更加丰富。

成如容易却艰辛

与金秋艺术节的其他版块相比,舞蹈版块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体力与毅力的磨练每天都在上演。这次新闻院金秋舞蹈的难度系数是相对来说较高的,一方面,演员们的情绪必须要到位。能够感染到大家,这个舞蹈就成功了一半。另一方面,整齐度非常困难。卜老师解释,这次的舞蹈是群舞,既有男孩也有女孩,因为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幅度是有很大差异的,且男孩是刚,女孩是柔,当他们配合起来跳双人舞的时候,是很难磨合的,这对于大家来讲是个很大的挑战。

参差不齐的舞蹈水平也为这次舞蹈带了许多困难,据舞蹈演员王浩行回忆,他除了幼儿园的时候曾经跳过一次舞蹈,就再也没跳过舞了,但是一起跳舞的有些女生和领舞的学长是有舞蹈基础的,对于他们来讲可能有些动作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但是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人来说就有些困难,于是进度就会慢下来,短期内的提升就成了问题。而且群舞时大家的节奏很容易不一样,可能合音乐时这边快点,那边慢点,整体出来就很糟糕。

这次舞蹈情绪最浓厚的部分是一段双人舞,主要表达的是赛德克民族的酋长与夫人的爱情缠绵,但负责双人舞部分的张译夫和陈滢颖在此之前都没有跳过双人舞,而且起初女孩子的内敛与羞涩使她很难接受这样缠绵悱恻的舞蹈动作,但在老师与主席的开导下,陈滢颖最终还是鼓足勇气,决定挑战自己。这段双人舞非常考验两位演员的默契,双人舞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两个人成为一个主体,从呼吸,到眼神,再到动作,都要融为一体。虽然很困难,但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后,他们成功了。就像卜老师所说:“没有不协调的人,只有不协调的动作。”

除了舞蹈本身,后勤准备工作方面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新闻院的院办没有足够大的教室用来训练,而院办门口的空地又很嘈杂,场地就成了困扰主席和演员最大的问题。参加舞蹈训练的彭思聪回忆:“之前因为场地的问题我们真的很茫然,有时候在院办门口练,但是有人在那里,我们就只能茫然地坐在那里等待。”于是后来两位主席就商量着去借一个更大的场地,辗转询问了三四个场地都失败了,最后两位主席和网络安全学院商量,终于借到了一个排练厅。然而网络安全学院在信息学部,与地处文理学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可以说是学校的南北两端了。有时大家排练的很晚了,那个时候已经等不到校车了,大家就只能从信息学部走回宿舍。

这次舞蹈风格是偏原始风的,服装其实并不是很常见,想到这里,叶芃主席无奈地笑道:“我跑去租服装,但是跑了三家都没有合适的,就在最后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去了第四家,想着再逛一下吧,然后发现他们家有。”但是这家服装店在当时也没有现货,只能从广西调货过来,最后服装在比赛前两天才仓皇赶来。而这次舞蹈的道具是土枪,但不幸的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道具,最后叶芃主席说:“我们准备自己做。”于是刚结束服饰版块的何粒永主席又加入了土枪制造小组,在连夜的刷漆赶制下,土枪道具也圆满完成。

安得情怀似昔时

金秋的夜晚注定是不平凡的。大家在院办忙碌准备了一天,化妆、排练、试服装,时间安排的很紧凑,演员们午休时间只能选择在院办席地而睡。临上场前为了缓解演员们的紧张,卜老师开玩笑说:“到时候情绪都给我出来!男孩女孩最后都给我跳哭了啊!我看谁最后出来的时候没哭,我就把她假睫毛撕掉!”一阵哄笑后大家都准备出发了。蒋晓婧主席和主舞张译夫也细细地叮嘱着演员们需要注意的细节。随着一声振奋的“加油”呐喊,大家踏上了前往舞台的征程。

9.39分,第十三名,这是最后金秋舞蹈的成绩。比赛结束了,但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正如负责舞蹈的卜老师所说“分数不能决定他们的努力。”可能因为灯光问题,大家的动作并没有完整地展现给观众,也并没有达到最完美的舞台效果,但是大家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最好的舞蹈,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自己。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孩子们的表演时,卜老师回答:“我真的觉得他们跳得挺好的,之前可能跳的时候情绪都没有释放,但这次真的是拼尽全力了。”双人舞演员张译夫也说:“看了视频之后感觉比较满意了。首先的感觉是整齐,从来没有这么整齐过,大家情绪也很到位,许多同学直接哭了,虽然中间有小失误,但并没有影响整体效果。真的是跳得最好的一遍了,大家都很争气!”

关于对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陈滢颖这样评价:“其实不是特别满意,我觉得自己跳得其实没有到我想要的层次,但是我觉得那一遍我们所有人的情绪都达到了真的是这么多天训练的一个顶峰,虽然成绩比我们预想的要差很多,但是没有遗憾,因为我们都尽力了,我觉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一段舞蹈经历会是我大学生活最美好的片段之一。”

一路过来,风风雨雨,有挫折、有眼泪,但也有欢笑、有不舍,参加舞蹈的演员们临近比赛很多都是带病带伤,坚持训练,正是这份坚毅,让他们不言放弃,也正是因为情怀,让他们满含热泪。因为金秋,他们相聚在一起;因为金秋,我们更加团结。

文字 | 珞新传媒 崔畅

图片 | 珞新传媒 林依蓝 崔畅

编辑 | 闫猛 曾文鹏

运营 | 珞新传媒 周鸿鑫

审核 | 珞新传媒 钟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